44岁男子袁先生原本是家中顶梁柱,家庭责任感极重的他时常忙于工作而忽视身体锻炼及正常饮食,加之长期熬夜、作息不规律、家族遗传等种种原因,导致他年纪轻轻便患有高血压,直至去年8月发作脑出血。虽经积极救治保住了生命,但袁先生的左侧肢体却遗留了偏瘫,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自理能力,只能靠轮椅代步,吃喝拉撒全依赖家人照顾。
1月前,袁先生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来到武汉脑科医院·长江航运总医院。
完善必要检查评估,功能神经外科接诊专家王焕明教授建议袁先生接受新型的神经调控手术——脊髓电刺激。王焕明介绍,脑卒中患者后遗运动功能障碍主要是由于人类脊髓中最大的下行神经纤维束——皮质脊髓束受损,进而破坏了皮质与控制手臂和运动的脊髓回路之间的连接,导致这条主要的运动通路不畅,出现肢体偏瘫。但这种受损并非完全毁损,仍有部分神经传导功能存在,只是大大减弱了。实施脊髓电刺激,便可以调节病变下颈髓回路的兴奋性,增加它们对剩余皮质脊髓束的反应性,从而恢复部分运动功能,或许可以使患者自主运动成为可能。
在王焕明的指导下,陈俊瑜副主任医师、杨崇阳主治医师等神经外科手术团队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为袁先生顺利实施了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手术。在两处目标脊髓节段精准置入两根电极,持续予以电刺激治疗、调整电压等刺激参数、给予脉冲刺激。经过1个月的精心医护,袁先生偏瘫肢体的肌力有了明显好转,已可以脱离轮椅慢慢下床走动,也能在家人的搀扶下实现迈步行走。
王焕明指出,针对昏迷患者,进行脊髓电刺激的最佳时间为昏迷3月后;而偏瘫患者实施该治疗一般选择半年以后进行。同时他也指出,并不是所有的偏瘫患者均能采用此种治疗方式,术前充分评估适应征极为重要。有相关诉求的患者及家属可把握治疗时间节点,积极寻求正规医院专业神经科医生的帮助,尽早适配合适的康复方式,进行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