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迎来关键节点,顺利通过国家验收。该装置位于北京怀柔科学城,能同时模拟极低温、超高压、强磁场和超快光场等极端环境,让科学家在这些极端条件下探索物质世界的奥秘。
“我们这个装置就是一个极端环境模拟器,能够制造各种地球上罕见的极端环境,比如接近绝对零度的极低温、比地球磁场强几万倍的超级磁场、接近地心压力的超高压以及超快的光脉冲。这就像给科学家打造了一个‘全能实验室’。”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极端条件量子态调控系统副研究员李沛岭解释。
借助这一装置,科研人员可以开展非常规超导、拓扑物态、新型量子材料与器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并可在物理、材料、化学和生物医学等领域开展超快科学研究,探索极端时空尺度上的物质结构信息和动力学信息。
目前,该装置已经开放课题申请5个批次,批复机时超过35万小时,已提供机时超过22万小时,用户涵盖国内外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依托该装置,科研人员已经取得了若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基础研究成果和示范性技术突破,比如发现分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里德堡莫尔激子,在高压诱导发光材料研究等方面取得突破,攻克了超导量子计算、极高场超导磁体的物性测量系统和无液氦稀释制冷机等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