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多前,5岁男孩浩浩因发烧、呕吐在家附近的医院就诊,偶然查出他的右肾上长了一个小囊肿。因为囊肿只有20mm,且并未引发腹痛、血尿等症状,医生就没有进行特殊处理,只嘱咐家长定期复查。
“去年一整年,这个囊肿都挺‘安分’的,可半个月前复查时,囊肿却长到了乒乓球大小,把我们吓了一跳!”浩浩妈妈回忆,当时的超声及CT检查结果提示,孩子的囊肿达到Bosniak II 级,大小约45×40mm,一家人赶紧来到武汉儿童医院泌尿外科就诊。
该科陈海涛主任医师对家长解释,“浩浩这种情况,与其做传统的外科手术,不如选择微创介入方法。”经过他的“指路”,一家人找到超声影像科王少特主任医师求诊。
王少特主任医师为浩浩进行了超声介入下儿童肾囊肿造影术及穿刺术。在超声引导下,他很快“锁定”囊肿位置,用一根细针穿刺后抽取囊液,完全抽净后,再用生理盐水冲洗囊壁,直至冲洗液完全清亮,然后注射硬化剂防止囊肿复发。整个手术仅花费15分钟。
“肾囊肿可以理解为肾脏上长了一个‘水泡’,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结构异常,”武汉市妇幼保健院超声影像科王少特主任医师介绍,对于直径小于40mm的囊肿,可以定期复查,但若囊肿过大,对周围脏器造成压迫,出现腰腹疼痛、肾积水等临床症状,则需要及时治疗。
王少特主任医师介绍,与传统开放手术、腹腔镜手术相比,介入超声治疗肾囊肿操作简便、安全,手术过程中能实时观察,一般来说,对于囊肿直径大于40mm且与肾盂集合系统不相通的患者来说,适用于这一手术方式,痛苦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治疗后遵医嘱随访、定期体检,大多数患者都能获得良好的预后。
记者:肖凯
通讯员:官笑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