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科协

科协动态

[年会直播]清华大学教授史其信:武汉还没到最堵的时候

发布日期:2010/11/18 16:44:30      来源:长江商报      作者:admin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武汉交通状况是有希望的,要跑步前进!”昨日,来汉参加第三届大城市交通高层论坛的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原所长史其信教授给武汉疏堵支招。
    作为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专家,史其信教授对武汉市的交通状况有所了解,他认为武汉市堵车不仅仅是因为机动车多。
    史其信说,武汉的拥堵还跟建设有关,现在大量的工地占用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好了,堵车状况就会好些,在这个时期特别要考虑机动车的发展速度和出行系统,趁还没有达到最拥堵时赶快发展公交系统。
    他建议,武汉市在三五年内把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发展上去,让公共交通准时准点、票价降低、服务提高、换乘便捷,使市民感觉到开车不如坐公交,没有买车的人就会延缓买车计划。
    “有机会避免走北京的弯路”
    “武汉整个基础设施建设比北京晚了十多年,抓住机会可以避免走北京的弯路。”史其信说,当时北京的交通状况就类似于当前的武汉市,但北京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修路架桥,武汉市则在机动车数量大增时才开始修路架桥。
    “武汉的交通是有希望的,没准会成为后起之秀。”史其信说,“两型”社会建设和自主创新示范区给武汉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了新的机会,如果全面系统地赶快抓基础设施建设,大力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改善交通环境,就可以避免走北京的弯路。
    “开车不能像在骑自行车”
    通过对武汉市交通状况的观察分析,史其信发现武汉人的现代出行意识要再提高层次,市民和司机不遵章、乱窜乱转弯现象较突出。很多人可能昨天还是骑自行车,今天开机动车,然后就像骑自行车一样,哪里有路就往哪里钻,实际上不堵的因素之一就是遵章守纪,而北京市民在这方面的素质已经有很大的提高。
    他认为,现代出行意识的提高不仅仅靠教育,还要提高交通管理水平,要让人不论走到哪里都有先进的设施来管,比如电子警察监控是为了保畅,罚钱的目的是为了教育违章者,不要因为个人违章造成了拥堵。

Copyright © 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 地址:武汉市江岸区赵家条144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2213号    ICP备案号: 鄂ICP备19013409号

邮编:430010 电话:(027)65692271 传真:(027)65692036 网站编辑部:(027)82842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