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科协

科协动态

[年会直播]武汉交管局局长唐昌文:履行职责缓解城市拥堵

发布日期:2010/11/18 16:49:10      来源:大楚网 摄影 潘菁伶      作者:admin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今日,武汉举办第三届大城市交通高层论坛,来自海内外的著名交通专家将为大城市交通拥堵把脉开方。武汉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局长唐昌文,在会议现场谈缓解城市拥堵问题。
    唐昌文:专家传经送宝,我主要是站基层民警的角度上,如何履行职责,把城市拥堵缓解到最低程度。
    各位专家、各位来宾大家好!很高兴参加第三届大城市交通高层论坛。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好更新观念,学习借鉴的机会。在这里我代表武汉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向出席本届论坛的各位专家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我们也恳请各位专家代表对我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推动武汉交通管理工作取得新的发展,更好服务武汉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随着武汉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作为反应城市经济晴雨表,武汉市机动车保有量在今年正式突破了一百万,并保持每月一万辆以上的强劲增长势头。城市发展的形势令人鼓舞,但新一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高潮,使得武汉市交通矛盾日益突出。全市占道施工项目达到5000多起,以过江交通为主要特色的交通压力越来越大。省市领导非常关注武汉市交通发展,杨松同志专门到交管局调研,提出要结合我市的特征,建设有武汉市特色的交通体系。市长阮成发提出缓解交通拥堵,长期靠建设,近期靠管理。市政府专门成立了以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胡绪鹍、副市长孙亚的缓解交通拥堵领导小组,多次召开城建、公安等部门负责人从规划建设的角度,对疏堵保畅的工作提出了要求。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将排堵保畅作为第一药物,加强紧急调度。市公安局交管局始终把排堵保畅工作作为第一工作要抓,一方面突出交通疏通能力,交通局组织力量,协同作战,参与道路排堵保畅工作。其中各业务处抽掉150人,组成22个排堵小分队。同时我们还动员20名65岁以下退休民警重返交通岗位,按照政府的要求,又招入了500名交通协管员,每天落实高峰控制岗643个,控制警力叫去年增加了50%。
    二、坚持将警情研判作为工作职责,提高道路通行效率。交管局每周召开一次会议,分析对策。近年来,我们着力在三个方面建设交通调整优化。一是加强节点的交通组织,针对“五一”、国庆等节假日,提前研判和布局,增派警力疏导交通。比如说在国庆期间,交管全员上路,增设交通岗位1000多个,设置分流标段路270个,同时还推出了在旅游精典方便市民停留车辆,放开黄浦大街单双号管制措施等在内的八项便民服务措施,确保节日期间顺利出行基本顺畅。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是在9月30日之前,我们对武汉市大学生放假给予了很好的预警,外地来接送大学生的车辆减少了很多,使武汉市在国庆节之前由原来接送学生车辆30万辆降低到7、8万辆,预警工作做得非常好。二是加强施工交通组织。针对全市交通施工点多面广的特点,组织研究,减少对交通的影响。比如说对沿线14条公交线路进行了调整优化,加强了执法管控,保证施工路段以及周边交通平稳有序。现在武汉市施工非常多,我们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要针对施工情况组织交通,而且施工随时能够变换,比如说武汉大道目前高架桥上在施工,下面在打围,目前要扩围到29米,最窄的车道只有一米,我们都是利用星期六、星期日发布公告,尽量减少对市民的影响。三是加强区域交通组织。按照单道优先,减少交通,尽量限制的原则,分别对建设大道等路段实行精细化改造,开辟实施单行通道,对24个路口限制左转,调整了50个路口的路行,提高了道路通行效率。大家非常清楚的就是小东门实施禁左了之后,小东门路口变化很大,现在通行量很大,以前这个路口是武汉市二十个堵点之一,目前大家觉得小东门非常畅通,流量非常大,但非常畅通。建设银行的门口,我们把货梯上车道挪了一下,这也是我们与施工单位进行沟通的。对江岸区等道路实施了单行道,缓解了交通压力。
    三、坚持依法严管作为工作抓手,规范道路通行秩序,提高道路通行能力。交管工作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减少人为添堵,持续开展了酒后驾车等三项违法以及残的、摩的等三类车的重大整治。全市共处罚各类交通违法行为300多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总量上升80%。一是会同文明办,对全市单位交通违法行为进行排名曝光。二是举报有奖,对机动车闯红灯等违法行为鼓励市民奖励。3月18日共受理群众举报交通违法行为35万多起。三是曝光公示,在楚天都市报、武汉电视体等媒体对机动车闯红灯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进行曝光,有4700多个交通违法行为被公布。四是巡查纠正。在全市108条巡逻路段,实行“四行”巡查管理机制,抽调200多名综合素质比较高的民警巡逻。五是监控抓拍。增设电子警察设备以及电子监控设备,使监控抓拍违法覆盖率得到进一步扩大。
    四、坚持将交通宣传作为第二工作,广泛宣传,完善服务。我们积极依托社区、学校等宣传阵地,深入开展交通安全宣传,组织文明过马路,提高市民文明出行意识,大力借助广播、电视台、网络等媒体不断完善创新五大举措,及时广泛的发布交通信息,确保市民高效出行。另外通过武汉移动、武汉电信,实现对用户发布交通路况的实时信息。再次,在广播增加了实时路况播报频率。另外在武汉楚天都市报等开辟了交通专栏;在全市城市电视实时发布交通信息,在67块大型道路交通LED屏发布交通路况信息。通过精心打造中国的路况诱导系统,每天为市民提供及时、准确、有效的路况信息,引导市民安全出行。
    五、坚持将应急处置作为重要环节,职能部门联动,提升应急水平。我们积极开拓思路,完善联动机制,快速处置路面突发情况,提高路面通行能力。深化社会联动机制,加强与气象等部门的配合,提高应对恶劣气候以及灾害性事件的救援能力。另外交管局与保险公司合作,今年以来各理赔公司受到车损交通事故2100多起。今后小事故如果交警出现场,一定要对有责任的车主实施处罚,有了便民措施以后,只要车子没有伤人的事故,没有到理赔中心处理,交警出了现场,你又要付出成本。
    六、坚持将责令落实作为重要工作,严格奖惩兑现,强化责任意识。在排堵保畅工作中,我们始终把责任落实作为关键,全力给予推进。一是出台了六大规定,督促民警依法履职。对不认真履行排堵保畅的单位实行问责,进一步保障排堵保畅工作的落实。二是加强检查督办。市公安局、交管局等每天上路,加强交通协管员到岗履职情况检查。三是严格进行问责,对管事率比较低的民警,每周有政委组织进行集体谈话,通过强化管理进一步增强民警对排堵保畅的履职职责。
虽然我们在履行管理职责,缓解社会拥堵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阶段性明显成效,但是武汉市正处于建设的高潮期,机动车大量持续增长,路网结构暂时不合理,以及交通管理措施的局限性,使得城市交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缓解社会拥堵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我刚才看了刘院士的报告,武汉市出行时间接近40分钟,昨天晚上我听到一个消息,平均成本北京是300,广州深圳是200,武汉是180,所以说发生拥堵的成本这么大,说明大城市面临的问题非常多,每个人都要认真研究,特别是交警部门怎么来缓解拥堵,也是要认真研究的。
    对此,我有几点想法请各位专家代表指正。
    一、在指导思想上必须坚持争取局党、部门联动,综合治理,全民参与。通过政府牵头,综合实施,社会各个阶层参与和配合,实行良好互动的长效工作机制。以及怎么提高全民素质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在出发点上必须坚持规划先行的方针,使城市交通为经济发展提供助力,同时也提供动力。我认为规划很重要,武汉是滨江滨湖,两江三镇,相对独立,但规划上怎么把三镇合为一体,使三镇交通格局更为有效的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这个课题比较大。不光是过江交通、过境的交通,以及中心城区交通都值得研究。
    三,在出行方式上要引导,进一步实施公交优先,加紧建设城市快速公交系统以及轨道交通。特别是武汉市,昨天市长在研究大项目建设时,武汉与北京上海不一样,我们没有大容量的轨道交通,目前只有轻轨一号线18公里,我们能不能在“十二五”建设200公里的轨道交通,像北京上海400公里都满足不了城市需要。目前北京上海轨道交通已经出现了“推手”,就是进不去,把乘客往公交车里推。
    四,在管理手段上,要坚持管理创新,控制出行总量,实施大范围的单向交通,建立道路交通信息综合纽带,不断提升交通管理科技含量,形成网络化、智能化交通指挥控制体系,坚持依法严管,严查严处。对妨碍正常交通的违法行为加大处罚力度,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五,着手解决好“停车难”的问题,通过社会兴建以及社会资本的进入,室内停车以及室外停车互为补充的办法,解决路边停车问题。目前我们提出开放院内停车场,目前医院停车场全部放开,另外社区很多停车场允许外面车进入,也很安全,只要严格管理这不是问题。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朋友,第三届大城市交通高层论坛是一个窗口,既开阔了眼界,要更加坚定应对城市交通拥堵的信心,在这里我为发表一点想法而感到庆幸,又为能听取专家的意见而感到荣幸,我相信各位的真知灼见一定会发挥作用,最后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根据现场发言整理)

Copyright © 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 地址:武汉市江岸区赵家条144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2213号    ICP备案号: 鄂ICP备19013409号

邮编:430010 电话:(027)65692271 传真:(027)65692036 网站编辑部:(027)82842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