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科协

科学生活

“2009国际天文年暨武汉日全食观测活动”记

发布日期:2009/8/19 9:39:09      来源:      作者:admin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编者: 从中华民族的夸父追日到古印第安的箭射天狼,从《诗经  小雅》中的“日有食”到现代天文的“日全食”,都深刻而强势地表明,太阳是宇宙的主宰,人类万物是太阳温暖双翼下的生灵。5分钟的日食,让长江流域欢欣,让海内外梦萦,“哈日族”蜂拥而至,地球那面的“拍客”风雨兼程;5分钟的日食,展现了惊人的美丽,分秒之间,留下了宇宙永恒。我们有幸尽情地目睹了美丽奇观,我们有幸全程参与了活动的运行。60多个日夜,我们紧张,我们欣慰;我们疲惫,我们振奋,因为我们是地球和历史的志愿者,因为我们是科普的主力军。我们的辛劳已被历史永远记录,我们的付出已得到社会的充分肯定。太阳依旧每天升起,时间的车轮依然飞转,在未来的时空中,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本着忠于历史、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的精神,在广泛推动科学普及的征途上,奋进疾行。

           市委、政府高度重视,精心策划,架构格局

    2009年5月19日,国家天文台召开2009年观测日全食新闻发布会,武汉成为国家指定的日全食观测地。中共武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市政府办公厅、市委宣传部、市科协、市外办、市教育局、市旅游局、市水务局、市委610办公室、市科技局、市公安局、市文化局、市广电局、市气象局等市直部门组成的国际天文年暨中国武汉观测日全食活动组委会。市委常委、副市长岳勇担任组委会组长。构建了由市政府办公厅统筹协调、市科协主体承办、市直部门配合协作、主流媒体同步宣传、中央及在汉天文科技科研机构支撑的联动工作格局。组委会明确责任,细化分工,认真研究,精心策划,制定了《2009国际天文年暨中国武汉日全食观测系列活动总体方案》,确定了重大主题观测活动和系列科普活动,使天文观测活动既有全面协调、互动配合的社会组织格局,又有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具体天文活动内容,举全力办好日全食观测活动,以普及科学知识,提升科学素质,打造旅游品牌,展示城市形象,彰显城市魅力。
    社会联动,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在市政府办公厅的统一指挥下,6月初,活动组委会各成员单位积极行动,各司其职,紧密配合,协调互助,迅速展开了日全食观测活动的筹备工作。
    • 市政府办公厅牵头召开多次协调会,就组织、宣传国际天文年及日全食观测活动进行了研究部署和统筹安排;
    • 市委宣传部、市科协举行了“2009年日全食指定观测点”授牌仪式暨日全食观测新闻通气会。新闻通气会上通报了日全食观测活动情况,并对在汉新闻媒体提问进行了现场解答;
    • 国家天文台党委书记刘晓群、副台长汪克敏专程赴汉授牌,为武汉颁发了“2009年日全食指定观测点”证书;
    • 市气象局启动日全食专题气象服务,组织了技术专家搜集近百年来的同期气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日全食期间的天气趋势进行预报预测;并及时更新精确的观测日天气信息。
    • 市公安局制订了严密的安保方案与防范应急措施,科学布置警力,确保了观测活动的安全、祥和;
    • 市旅游局安排部署了日全食特色旅游推介工作,各大旅行社纷纷设计日全食旅游推广策划案;
    • 市广电局多次与中央电视台进行了现场直播技术的沟通协调;
    • 市水务局江滩管理处对江滩主观测点进行了反复踏勘,结合功能需要,合理分区;
    • 市610办公室制定了防范邪教法轮功、封建迷信活动的控制方案,明确了应急预案和保障措施;
    • 市外办设计了“武汉—大分3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菜单。
    • 市科协多次召开筹备会议,提出“举全会之力,出色完成天文观测活动的重要任务,向建国60周年献礼”的号召,动员和组织科协全系统的干部职工调整工作重点,转移工作重心,倾斜到天文观测活动中,从协调国家天文专家前往武汉进行日全食基本知识传授,到具体制作天文科普图片;从为市领导及时提供有关信息和资料,到具体组织宣传各种活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致力于服务广大市民。同时以日全食观测活动为契机,以大众科普为目的,策划了系列的日全食及相关天文知识科普宣传活动,全力向广大市民群众普及天文知识,提升市民科学素养。
 
            启动仪式隆重热烈   观测活动提前预热

    为迎接7月22日将发生的日全食天象奇观,20日上午9点,在武汉科技馆科学会堂隆重举行了2009国际天文年暨中国武汉日全食观测系列活动——日全食观测及武汉市青少年科普夏令营启动仪式。
    市委副书记胡曙光,市委常委、副市长岳勇,市人大副主任刘家栋,市政协副主席肖志钢,省科协副主席许晓金,市教育局局长谢世腰,北京天文馆副馆长景海荣,省天文学会理事长高布锡等出席了启动仪式。启动仪式由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卢光发主持。
    市委副书记胡曙光宣布系列活动正式启动。北京天文馆副馆长景海荣致辞。市委常委、副市长岳勇在仪式上作了重要讲话。他说,7月22日,武汉将发生本世纪堪称“世纪日食”的罕见天象,这将是数百年来全球观赏到的持续时间最长、观测条件最好、景色最为壮观的一次日全食。希望能够借这次机遇,以观测天文奇观为契机,广泛普及和推广天文科技知识,提高广大市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激发青少年努力探索科学知识的热情,学习科学,研究探索宇宙奥秘,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为建设“和谐武汉”、“创新武汉”,推动武汉“两型社会”建设贡献聪明才智。
    在夏令营开营仪式上,市人大副主任刘家栋,市政协副主席肖志钢分别为赴日、赴台的夏令营营员授旗。市教育局局长谢世腰代表主办单位讲话。武汉市第四届青少年科普夏令营,今年再度组织55名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各类科普、科技竞赛中获奖的中小学生赴日本、台湾参观考察,丰富青少年的暑期科技文化生活,培养他们的科技意识和创新观念。赴日、赴台夏令营营员,农民工子女,观测活动志愿者等350人参加了启动仪式。
 
       世纪日全食武汉精彩上演  市民游客共赏天文奇观

    7月22日8时至11时,被誉为“本世纪最完美”的罕见日全食在我国长江流域上空精彩演绎,吸引了众多热情期待的市民群众和激情逐日的境内外游客。仅江滩主观测点的观众人数就达到25万,是江滩开放以来单次活动参加人数最多的一次。上午7时左右,距离日全食观测还有一个多小时,江滩市政广场就人潮涌动,为了这数百年一遇的美丽奇观,大批游客和天文爱好者早已提前进驻武汉,来自美国、法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意大利和我国港澳台等地区的天文专家和天文爱好者满心期待,云集江滩,武汉友好城市日本大分市更是组织了300余人的包机团队专程来汉观测,广大市民和游客共同分享和见证了天文奇景,亲身体验了科学的美丽。
    在江滩主观测点现场,北京天文馆副馆长景海荣为观众介绍了2009年国际天文年有关情况,讲述日全食的传说故事和历史盛况,并根据日全食发生的过程,现场解析,辅导市民科学观测。8时14分53秒,太阳慢慢出现“缺口”,日食初亏较为清晰,观众热情澎湃,聚精会神仰望苍穹。随着“缺口”的增大,阳光的强度与热度也开始下降。随着时间的推移,云量渐增,直到8时49分,云层渐渐被风吹散,观众又开始兴奋地观看和讨论。江边的风越来越大,天色也越来越黯淡,气温明显下降。9时23分,灯光全部开启,观众开始兴奋地倒计时。9时23分56秒,食既呈现,太阳变成一个圆圆的“光环”,观众们激动地摇旗挥帽呐喊,掌声雷动,纷纷拍照,留住精彩瞬间。9时26分39秒,月轮继续东移,达到食甚,最后一缕阳光消失,白昼如黑夜,黑暗整整持续了5分26秒。短短的几分钟,却引来了无数震撼和欢呼。9时29分,天空骤然变亮,人群再次发出欢呼。进入复圆阶段后,强烈的太阳光芒瞬间射出,世纪天文奇观在武汉的演绎渐渐落幕,开始恢复阳光灿烂,但江城迟迟不能恢复平静,市民游客仍回味无穷,依依不舍地散去。
    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湖北电视台,湖北卫视,湖北经视、湖北广播电台,武汉电视台等国家和地方重要媒体在现场全程直播了日全食活动盛况,新浪网等网站进行了网络视频同步直播。武汉科技馆科普大篷车的日全食系列展板及“三球转动”等展品也在汉口江滩亮相,广场上还摆放了10多台天文望远镜,专业人员现场指导观众使用。
 
        

Copyright © 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 地址:武汉市江岸区赵家条144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2213号    ICP备案号: 鄂ICP备19013409号

邮编:430010 电话:(027)65692271 传真:(027)65692036 网站编辑部:(027)82842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