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科协

科学生活

万众观测日全食 江城涌动科普潮

发布日期:2009/9/3 20:35:55      来源:      作者:admin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7月22日8时至11时,被誉为“本世纪最完美”的罕见日全食在我国长江流域上空精彩演绎。江城武汉作为国家指定的主观测点城市,吸引了众多热情期待的市民群众和激情逐日的境内外游客。来自美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意大利、西班牙、奥地利、日本等地的近3000名天文专家、天文爱好者以及我国港澳台等地游客与武汉市民共25万余人在汉口江滩市政广场及全市20多个分观测点百万市民共同见证和分享了天文奇景,创下了武汉近年来单次活动参加人数的最高记录。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科教频道,湖北电视台,湖北卫视,湖北经视、湖北广播电台,武汉电视台等现场全程直播了日全食活动盛况,新浪网、搜狐网、长江网同步进行了网络视频直播。
    “2009国际天文年暨武汉日全食观测活动”是由武汉市人民政府、国家天文台联合举办的一次大型社会性科普教育盛会,武汉市科协具体承办。市科协精心设计活动方案,努力整合社会资源,充分发挥科协优势,依次推出了2009国际天文年暨武汉日全食观测的系列科普活动,达到了向广大市民宣传普及天文科学知识的社会效果,在江城武汉形成了新的科普热潮。 
    主要活动和特点
    市科协系统把办好日全食观测系列活动作为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推动科学普及的重要工作,作为提高市民科学文化素质、建设科教文化大市的有效载体,作为宣传推介武汉、展现武汉风采的重要窗口,立足科普主题,以广大市民和青少年为重点对象,精心组织了一系列科普活动,有效吸引了广大青少年及市民的踊跃参与。
    纵观本次活动,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政府精心部署,部门通力合作。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召开2009年观测日全食新闻发布会,把武汉定为日全食最佳观测城市之一,为武汉颁发了“2009年日全食指定观测点”证书。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市委常委、副市长岳勇任组长,23个市直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日全食活动组委会,制定了《2009国际天文年暨中国武汉日全食观测系列活动总体方案》和具体实施方案。活动期间,23个市直单位及部门主动配合,积极参与,形成了由市政府办公厅统筹协调、市科协具体承办、市直部门配合协作、主流媒体同步宣传、天文科技科研机构支撑的联动工作格局。市科协调动全市科协系统力量,设立了宣传组、专题活动组、秘书组、展览接待组、后勤保障组5个工作小组和1个志愿者服务队,具体负责活动的组织协调落实工作。
    活动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多样。市科协在日全食观测主题活动期间,策划了一系列大型科普活动。日全食科普大篷车开进了全市13个区的广场和10余所中小学巡展,为市民送去了日全食展板、宣传挂图、天文望远镜等科普展品,赠送了天文书籍万余份,接待观众2万余人次。探索宇宙大型科普知识展览展出了法国马赛天文台提供的曾用于美国轨道空间站实验室的S183分光计等15件展品及50余块展板,接待参观人员近4万人次。组织著名天文专家、科普工作者举办了8场天文知识专题报告会,累计听讲人数3000人。针对农民工子女、特困家庭学生,联合市教育局专门开展了3场天文知识科普夏令营,1200余名贫困生免费参加了夏令营活动。此外,有奖天文知识竞赛、全国天文爱好者培训班、观测日全食主题摄影大赛、“观日全食,看武汉新貌”考察等活动也吸引了市民的积极参加。活动形式多样化,呈现出“四个结合”,即固定科普展示和科普大蓬车多功能流动巡回展示相结合,平面陈列展示和立体动态演示相结合,科普理论展示与展品实际操作相结合,专家集中讲授培训与青少年参与互动相结合,为广大市民群众提供了丰盛而精美的科普大餐套餐。
    活动科普性强,层次高,受众面广。本次活动中,市科协立足科普主题,注重体现科普活动的社会性、群众性、有效性,注重科学精神的熏陶和科学知识的普及。法国外交部、法国国家科学院、法国马赛天文台、国家天文台、北京天文馆,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天文协会、《中国国家天文》杂志社等10余家国内外权威天文科技科研机构都联合主办或参与协办了有关系列活动,提供了大力支持。北京天文馆副馆长、中国天文协会科普委员会副主任景海荣,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林元章等知名天文专家作了专题科普讲座,景海荣副馆长在江滩观测现场进行了日全食发生过程的现场解析结合。系列科普活动覆盖了大型广场、城镇社区、中小学校园,从城镇市民到基层农村群众,从广大青少年到农民工子女,百万市民积极参与了系列科普活动,最大限度地扩大了社会公众参与面和群众知晓度,整个系列活动覆盖到了城市的街头巷尾、农村的田头地边。
    关注度高,影响力大。中央、省、市三级新闻媒体都激情关注,竞相报道。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科教频道,湖北电视台,湖北卫视,湖北经视,武汉电视台等重要媒体在现场全程直播了日全食活动盛况,新浪网等网站进行了网络视频同步直播。《长江日报》开辟了“逐日”专栏,城市明星报、发行量百万以上的《楚天都市报》开办了“谈天说地,共论宇宙奥妙”专栏,用大篇幅的文字和图片传播天文知识,及时跟踪报道了系列活动。近30家在汉媒体进行了特别关注和集中报道,新浪网、荆楚网推出了武汉日全食专题网页,新浪网、搜狐网、长江网、湖北新闻网、湖北广电网、武汉政务网、华师网等近10家网站在重要板块进行了登载和互动,点击率一路飙升。 
    几点体会
    2009国际天文年暨武汉日全食观测系列活动已渐渐落下帷幕,但留给我们的启示是深远的。
    一是科协作为科技群团组织有着自身独特的功能优势,是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在推动科学普及、提高市民科学文化素质方面有着独到的甚至不可替代的作用。科协组织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强化现有职能,勇敢地站在社会大科普工作的前列,以责无旁贷、义不容辞的态度在推动科学普及、科技服务、科技创新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二是科普工作必须注重整合社会资源,多方聚集社会能量。科普工作离不开社会各方的联手合作和联动推进。科协组织要最大化的利用和整合区域性社会资源的现实优势,以小整大、以弱整强,使各种社会资源有机、有效、整合起来。
    三是科普工作应该成为一种社会常态。“日全食热”充分体现了民众对科普知识的渴求和关注,折射了大众对科普知识的兴趣和热情。科普工作要善于利用一些大的社会事件,站在特殊的视角,积极主动地参与其间,谋划其事,推进科普事业。
                          (来源:
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
                                    

Copyright © 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 地址:武汉市江岸区赵家条144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2213号    ICP备案号: 鄂ICP备19013409号

邮编:430010 电话:(027)65692271 传真:(027)65692036 网站编辑部:(027)82842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