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庆福,男,汉族,1962年7月生,湖北武昌人,中国致公党党员。1982年8月毕业于武汉纺织工学院染整专业,分配到湖北省蒲圻纺织总厂工作;1988年考入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化学专业,1990年获工学硕士学位;2004年9月获英国Leeds大学博士学位。1990年至今在武汉科技学院工作。1997年破格晋升为教授,曾任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院长助理。现任武汉科技学院副院长,教授,兼任武汉方元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湖北省第九届政协委员。
主要从事工业废水处理与清洁生产工艺、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及资源化研究,研究开发出以新型高效微波-无极紫外光催化处理技术、高效微波-等离子体处理技术为核心的新型物化组合水处理技术,以新型载体循环生物处理技术为核心的生化处理技术,以光催化氧化技术为核心的工业废水处理及回用技术,以交互式物化/生化/生态污水处理系统为核心的城市污水处理及资源化技术等。先后主持和承担国家863项目、国家重点攻关以及教育部、省、市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等20余项、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等产业化实施项目10余项,其中9项达到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7 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取得专利6项,发表论文6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20余篇。
1997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0年获湖北省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2001年获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2003年获武汉地区 首届十大专利发明人称号。
让印染大国实现清洁生产
——记武汉科技学院副院长曾庆福教授
在武汉科技学院环境科学研究所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他或是与同事们讨论项目方案,或是研究分析试验数据,或是在网上查阅中外最新的文献资料,即便是晚上,他的办公室也常常灯火通明。
曾经有人问他:“你现在职称也有,学历也有,出国也去了,科研成果不少,为学校做了不少贡献,可以享享清福了,还那么忙为啥?”
他回答说:“我是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同时我感觉到的更多的是责任、是压力。一个人要对自己有准确的定位才可能有所作为,只有不断的为 社会付出,才可能得到最好的回报。”
他就是武汉科技学院副院长曾庆福教授。
意外的发现,让他毅然转向废水处理研究
上世纪90年代初期,武汉科技学院数名教师赴美国、法国等地访问带回来一批国外前沿的印染技术资料。此前一直致力纺织印染后整理技术研究的曾庆福教授看到这些资料后,如获至宝,国外前瞻性、创造性以及环保型技术的研究,特别是光化学技术让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进行光化学法固色研究中,曾庆福意外地发现,光化学法的脱色效果非常好,他心底一亮,说不定光化学法脱色技术可以为解决印染行业的水污染找到一条新路?
早期曾庆福专门从事纺织印染后整理技术研究,尤其对我省普遍种植的特色植物——苎麻及其产品后加工尤为关注。由他主持的国家“八五” 攻关项目“苎麻织物高档印染后整理”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湖北省重点攻关项目“苎麻织物印染后整理”获纺织总会科技进步三等奖。基于其在纺织行业中做出的突出贡献,曾庆福于1997年荣获香港桑麻基金会纺织科技奖二等奖。
尽管如此,曾庆福重新明确了自己的研究方向,潜心投入到了纺织印染废水处理研究中。我国是纺织大国,纺织印染废水有机物含量高、水温 、水量等变化大而成为极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之一,作为一个专家和学者,曾庆福深深地感受到处理工业废水、保护水资源的责任。
终于可以让印染废水快速变清
不管是对曾庆福来讲还是对学院来讲,处理工业废水、保护水资源都是一个全新的科研领域,学院能够提供的科研条件非常有限。凭借着超凡的勇气和毅力、凭借着那一腔对环保事业的热情,一项废水处理前沿技术在几间简陋的平房里开始了。夏天的太阳从东边晒到西边,房子里经常是四十度的高温,工作时,每个人都挥汗如雨;冬天的严寒也经常侵袭他们,零下四、五度也是常有的事。但是为了攻克难关,曾庆福及其项目组成员两个假期没有休息一天,整天在平房里奋战着。
在这里他们先后承担了湖北省科委重点攻关项目“印染废水光化学脱色技术及设备研究”、武汉市科委重点攻关项目“间歇式染色废水光催化 脱色回用技术及设备中试”等科研项目,在学校和省、市科技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很快在印染废水脱色的单项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1998年4月,项目研究成果经专家组评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取得三项专利技术,无形资产评估价值达1127万元,被评为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借着科研成果丰收之东风,武汉环境科学研究所正式挂牌。
1998年6月21日,《长江日报》在报眼处以“武汉纺院一项环保科研技术独特——印染废水几分钟变清”为题报道了武汉纺织工学院这一达到国 际领先水平的“印染废水光催化脱色技术”;1999年3月10 日,《中国纺织报》头版头条以“武汉纺院攻克废水处理难关——印染废水光催化 脱色回用技术形成产业化”为题报道了武汉纺织工学院研制的首套印染废水光催化脱色回用设备的运行情况及处理效果。
这两则报道无异两声春雷,响彻了印染废水处理领域,给环境保护带来了福音。
为了环保事业,提前回国效力
1999年1月,英国Leeds大学出资邀请曾庆福教授全家赴英国访问,同时提出优厚报酬希望他能长期留在英国。此时正值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的关键时期,在继续留英和回国工作的选择中,为了报效祖国,为了继续从事着他热爱的环保事业,他选择了后者。虽然Leeds大学再三挽留,但他仍于当年6月提前回到祖国。为了便于两校的长期合作,他应邀作为Leeds大学的论文博士(每年去该校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学术交流),也成为英国Leeds大学历史上邀请的第一位中国籍的论文博士。
为了推进“印染废水光化学脱色技术”产业化,曾庆福到广东、江苏等地印染厂作了实地考察,了解到该项科研成果具有很丰厚的需求市场。 为了更好地让科技成果为地方经济服务,武汉科技学院放弃了山东、广东等外省企业提供的优厚条件,最后与武汉金盛集团等7家单位投资建成 “武汉方元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金为3271万元,无形资产占总资本的35%,曾庆福担任公司董事长。
方元公司以光化学废水处理专利技术为市场切入点,对废水处理工艺路线实现了彻底的改革,针对不同的废水采用相应的工艺组合,强调光化学技术在废水预处理、深度处理中的优势,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公司成立至今已承接污水处理工程30余项,废水处理后均能达到GB8978 —1996《综合污水排放标准》一级或二级排放标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降低使用成本,排除技术推广阻力
对于曾庆福来说,对光化学技术的研究并未到此为止,在进行工业化实施的过程当中,他发现,以前课题组研究解决的主要是印染废水的脱色问题,处理能力比较单一,要将研究成果工业化,则需要一整套完整的配套研究作为支撑;另外市场对污水处理的投入有限,大多数印染企业由于资金问题对废水处理态度并不积极,提出的条件比较苛刻,只要各项指标能凑合达标,花钱越少越好。
科学研究来不得半点马虎,现实问题使曾庆福和课题组意识到环保产业对成套化、工业化技术的需求,开始了对该项技术的二次开发。在原有 技术的基础上对光源、催化剂、反应器等都作了不同程度的改进,同时结合工程实践研究开发出以新型高效微波-无极紫外光催化处理技术、高 效微波-等离子体处理技术、新型载体循环生物处理技术为核心的新型物化生化组合水处理技术,这些都属于目前我国前沿的水处理技术研究内 容。
在曾庆福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