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华,男,汉族,1965年10月生,湖北黄陂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89年7月湖北中医学院毕业,获学士学位。毕业后在武汉市黄陂县中医院任住院医生。1992年7月—1995年9月在湖北中医学院学习,获内科学硕士学位。2002年攻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神经内科博士学位,2005年获医学博士学位。1995年9月至今在武汉市第一医院工作,曾任神经内科主治医师。现任神经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脑病诊疗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武汉市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常委、湖北省神经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常委、湖北省中医心脑血管病学会常委、《中国临床康复》编委和“三九健康网”高级顾问。
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脑血管病防治的研究,在武汉地区首次引进卒中单元,规范了脑血管病的治疗。主持并完成省市科研课题6项,其中《黄角颗粒治疗急性期脑梗塞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获武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愈风汤治疗急性期脑梗塞的实验研究》获湖北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二等奖,《现代中医学研究》获武汉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主编《脑卒中健康教育指南》、《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合编、参编著作2部。
2004年享受武汉市政府专项津贴。
严谨做事 诚信做人
——记武汉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陈国华
“严谨做事,诚信做人”,武汉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陈国华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病人无小事
陈国华常说:“病人无小事,把每一件平凡的小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我们面对的是病人,是生命,不允许有半点疏忽!”
为了更好地为每一个病人服务,他特别注重细节,重视“细节服务”,经济上,为病人精打细算,医疗上,为病人排忧解难,解除病痛,尽量地将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安排得细致周全。他制定了一系列的治疗细节流程及服务规范,如《单病种病情介绍规范》﹑《服务细节》等,并督促科室每一位医务工作者认真执行。从保持病区安静,不准在走廊大声唤人,要求语言轻、关门轻、走路轻,到住院过程中的“微笑服务、恒温服务、无等待服务”;从病人入院时的“四个一”服务:一把椅子,一杯热水,一个微笑,一声问候,到出院时的一声祝福,出院后的跟踪随访,陈国华是那样认真,那样细心,那样尽心尽力地为病人着想。他常教育身边的医务人员说:“病人来找我们看病,就是对我们最大的信任,我们当医生的,就要时刻想着病人,将病人的病情装在心中,对每一个细节都不要放过。”
陈国华从事临床一线工作近20年,在医生这个岗位上,多年如一日,不图名利,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无私奉献。虽然家住院外而且较远,但不管节假日,不管春夏秋冬,他每天总是提前半小时到病房,来到病人的身边,查看病人,问寒问暖;而下班后,他却很少能按时回家,不是在查看疑难病人,就是在给年轻医生讲解难题,或是在办公室研究课题,撰写论文,钻研业务。
他对病人的诊断治疗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从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督促严格执行三级查房制度,特别在疑难、急、危重症病人的诊断救治方面,他亲自把关,积极组织病例讨论并指导制定抢救治疗方案,从而对病人实施最佳治疗。这样,使整个科室的整体抢救治疗水平得到不断提高。无论何时,他总是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始终将病人的利益摆在第一位,从而赢得了广大病员的信任。
在他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严格要求下,神经内科每一位工作人员都本着“严谨做事,诚信做人”的原则,认认认真、踏踏实实地对待自己的工作,爱岗敬业,吃苦耐劳,以饱满的热情、高尚的医德、精湛的技术为每一位病人服务。
把职业当作事业干
除了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陈国华崇尚科学,追求真理,把学习当成生活的第一要素,刻苦钻研医学知识,掌握国内外最新医学动态,不断用新的理论和知识来充实自己,从中、西医两方面来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中医方面:2002年开始师从于国家级名老中医张介眉教授的师带徒学习,强化中医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张介眉教授将其选为学术继承人;西医方面:2002年开始攻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神经内科博士,现已修完全部课程,完成论文答辩,获博士学位。
在完成繁忙的临床工作的同时,陈国华积极参加编写书籍四部:《中医学现代研究》副主编(获全国中医药优秀学术著作评选“优秀奖”),《三十六计与中医学》编委,《脑卒中健康教育指南》主编,《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主编。
另外,陈国华非常重视科研工作,他认为只有搞好科研,才能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才能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才能让医学事业不断前进。他主持并完成多项科研课题:其中《黄角颗粒治疗急性期脑梗塞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获武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愈风汤治疗急性期脑梗塞的实验研究》获湖北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二等奖,并发表论文多篇。2005年,他被聘为国家级权威杂志——《中国临床康复》编委和“三九健康网”高级顾问。
在自己刻苦学习的同时,陈国华时刻教育和督促他身边的年轻医生,要不断学习,多读书。为此,每半年,他制订一次科室集体读书学习计划,每周五晚集体学习,系统解读神经内科相关专业知识,进行疑难病例讨论,学习国内外最新医学进展。不论是临床实践,还是钻研医学,他都秉持一个明确而坚定的原则:让病人得到最合理、最完善的治疗,尽可能提高疗效、尽可能减少病人痛苦、尽量节省费用;把职业当作事业干,实现职业生活与事业追求的有机统一。
本着“先严于己,再律于人”的理念,陈国华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恪尽职守,严格管理。结合神经内科的特点,他制定了《神经科管理细则》,《中西医结合脑血管病诊疗常规》,将医疗程序流程化,医疗行为规范化,医疗环节制度化,建立了神经内科的医疗、护理、用药、服务、质量等全方面的系统的管理体系,严抓医疗质量管理,严把医疗质量关,从抗生素的应用原则到三级查房制度的落实,从病历质量甲级化到诊疗标准化,医疗质量从管理到执行,真正贯彻到临床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例如,在用药方面,他严格把关,严格按医疗原则用药,按诊疗常规用药,要求医生们能用国产药的,就决不用进口药,能用低价药,就决不用高价药,抗生素的应用,严格执行三级用药原则,禁止无指征用药,超剂量、超疗程用药等等,力争在治病救人的前提下,为病人节约每一分钱。他是制度的制定者,更是制度的执行者。他强调制度面前,必须做到公平公开、人人平等,制度的落实,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奖惩分明。
开武汉脑卒中规范化治疗先河
在陈国华的带领下,武汉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自九十年代末设立独立病区以来,以中西医结合为特色,以脑血管病为契机,在短短的五年时间里一跃成为湖北省、武汉市两级重点专科。现包括三个独立病区:神经内科普通病房、卒中单元、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两个中心:武汉市脑卒中诊疗研究中心和康复中心。
为了让病人得到最合理、最完善的治疗,他不断引进国内外的先进理论和先进技术,于2002年5月与美国南加州大学协作创建了湖北地区第一家卒中单元,首次将脑血管病治疗的新观点、新模式引入武汉地区,开了先河,引领武汉地区脑血管病的规范化治疗,使脑卒中的治疗与国际接轨,使患者得到最快、最有效、最大程度改变预后的治疗,在临床过程中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大大降低了病人的死亡率、致残率,提高了中风病人的生活质量。
卒中单元的建立使神经内科得到快速发展,由三年前16张病床发展为现在的96张病床,成为湖北省最大的神经内科。三年来,卒中单元取得了令人鼓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