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科协

疫情防治

“刀尖上的舞者”陈孝平院士获2016年度湖北省科技突出贡献奖从“赤脚医生”到医学院士

发布日期:2017/4/6 14:26:27      来源:      作者: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近日,湖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汉召开。全省共有331项科技成果(人)被授予2016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奖。其中突出贡献奖1人,自然科学奖23项,技术发明奖35项,科技进步奖232项,成果推广奖17项,中小企业创新奖23家。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教授陈孝平院士荣获2016年度湖北省科技突出贡献奖。

    从“赤脚医生”走上行医之路

    陈孝平年幼的时候,家中的两位亲人因心脏病和急性肠梗阻先后离世,医疗水平的落后和抢救的贻误,让他意识到行医救人的重要性。

    后来他下放到安徽农村,每个队都要出一个人跟着“赤脚医生”学医,陈孝平就这样被推了出去,接受了3个月的培训之后,陈孝平成了来往于各个村之间的“赤脚医生”。从最初的感冒肚子疼,到慢慢地可以处理复杂一点的疾病,这段经历让陈孝平感受到了作为医生的责任和魅力。

    真正走上行医之路,陈孝平笑称为“机缘巧合”。1970年,县里推荐“工农兵大学生”到蚌埠医学院学习。与陈孝平竞争名额的对手,选择进城当工人,陈孝平就乐呵呵地“笑纳”了这个难得的机会,正式开始了从医之路。

    打破肝脏外科禁区的“刀尖舞者”

    陈孝平的办公室门外的标牌上,写着“外科学系主任办公室、国际肝胆胰协会中国分会、中华外科学会肝脏学组、中国普通外科主任联谊会”。作为裘法祖的弟子,陈孝平在肝癌外科治疗和肝移植方面做出了系列的创新性成果,打破了诸多“禁区”,同时也肩负着同济医院乃至湖北、全国外科学系领军人的重担。

    “肝脏外科现在是一门很安全、精准的外科,在以前,被戏称为‘开关外科’,医生手术打开后发现病变无法切除,无计可施就只有关上。”陈孝平说。

    为了打破手术禁区,陈孝平迎难而上,40多年来,一把手术刀在方寸之间游刃有余。他一方面有效控制了肝脏手术的出血量,另一方面提出了手术切除巨大肝癌的可行性理论。现在,他的系列理论和技术,已经应用到临床,效果显著。他治疗的肝癌患者存活时间最长27年,而且目前依然状况良好。他曾为“暴走妈妈”割肝救子,手术后母子二人也身体健康。

    在他办公室内挂着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竺所提的字“刀尖上的舞者”,是对他行医生涯最好的写照。

    坚持看片子的好老师

    “这是他上一次拍的最新的片子吗?那我看过我记得。”陈孝平带着学生们在病房内查房,对两周之前看过的一位肝癌患者的片子,仍然记忆犹新。

    这是陈孝平多年查房了解患者情况的习惯。熟悉陈孝平的病人都知道,他还是个“B超医生”,对所有主刀的病人,都要亲自看B超的动态影像,而不是只看纸质报告。每个星期二是他固定的读片时间,“一个好的外科医生,应该先看片,再看报告。有目的地做手术,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损伤”。

    陈孝平每天早上7点到医院,用一到两个小时处理紧急突发情况,一般9点半进手术室,有时连台2至4台手术。每天除了早上查房,下午、晚上也一定要去病房转转。晚上,陈孝平则常常在办公室写文章到半夜,病人有什么异常,年轻医生有什么疑问,随时可以找到他。

    “三不计较”,是陈孝平时常对学生念叨的话:不能计较时间,医生的时间是属于医院和病人的;不能计较金钱,学医之人贪图金钱就会出大事;不能计较一时的得失。

Copyright © 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 地址:武汉市江岸区赵家条144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2213号    ICP备案号: 鄂ICP备19013409号

邮编:430010 电话:(027)65692271 传真:(027)65692036 网站编辑部:(027)82842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