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用心服务的武汉科技馆下沉社区党员
穿梭在社区门栋,奔波在战疫深处,在没有硝烟的战场,武汉科技馆党员干部李登峰和连瑛为居民们筑起一道坚固的生命防线。
全力服务 做居民守护者
“终于吃到上海青了。”中建三局社区陈婆婆对李登峰开心地说,让大家感受到了久违的欢笑。
武汉科技馆团支部书记、下沉党员李登峰按照组织部署,2月初到洪山区珞南街中建三局社区下沉,参与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先后参与了10余次社区团购保障,定期参与社区对特殊群体的慰问活动,送物资上门,积极参与门岗值守、巡防巡控、排查摸底等工作。
中建三局社区管辖的中建福地星城是一个还建小区,共有1770户,居民人数有3492人,以老年人居多,80多岁的老人就有100多人,且很多子女都在外地。
社区居民8栋2单元陈婆婆,长期不出门,参与团购活动有困难,李登峰了解情况后,主动对接物资保障人员,转达陈婆婆的诉求。当日,他到商超购买青菜、糯米等蔬菜食品,并主动送上门。陈婆婆激动得说出了文章开头的那句话。8栋1单元吴婆婆,不会用手机、不会参加团购、不敢出门、只用现金,他主动帮助这位高龄老人参与团购,上门对接、垫资下单买肉,吴婆婆拿着8斤猪肉,高兴地说“终于吃到政府特价肉了”。
社区居民给社区邻里捐赠了1.2万斤蔬菜。这批蔬菜如何发放到居民手中,社区领导发愁了。李登峰当场提出了按户发放、定点领取、特殊上门的办法,并积极参与发放工作。科学的方式让823户居民领到了急需的蔬菜,基本覆盖了现住居民。“他做事认真负责,对居民有求必应,是我们临时党支部的支部委员。”中建三局社区下沉党员临时党支部书记、省发改委下沉干部赵明告诉记者。
图片说明:李登峰(右一)和中建三局社区主任孟海霞、临时党支部书记赵明讨论工作方案
3月16日,社区有一位老人心脏病突发,正当120急救车驶进社区大门的时候,40多岁的王先生就骑着电动车往外冲。说时迟,那时快,李登峰一个箭步拉住了他。“您出去有什么事吗?”“我要出去上班”“您有通行证吗?……”一番询问,让王先生恼羞成怒,开始谩骂起来。“虽然现在疫情接近尾声,但封控工作依然不能放松。我们也是为了您的健康着想。如果您要出门上班,可以到社区开具通行证。”李登峰耐心地劝导并详细地讲解政策。终于,王先生认识到自己不该冲动,向李登峰赔礼道歉。
“碰到不理解的居民,对我们态度不好是常有的事,但我们必须更有耐心。”李登峰说,疫情期间,大家关在家里时间太久了,心情难免焦虑,我们能理解。
中建三局社区主任孟海霞说:“我们很感谢像李登峰这样对工作认真负责的下沉党员,他们的到来真正给我们减轻了不少的工作压力。”
践行首问责任 发挥科普优势
2月15日,武汉飘起鹅毛大雪,武汉科技馆二支部党员连瑛接到馆党委的通知,所有党员无特殊情况一律就近就便下沉社区参与抗疫工作。没有半刻迟疑,连瑛顶着风雪来到青山区青惠居社区办公室报到,一下沉就是一个多月,没有一天休息,没有一天松懈。
刚来到社区,正是社区疫情最严重的时候,社区书记、主任、网格员忙成一片,没有人告诉连瑛具体要做什么,怎么做。办公室门口有一张条形桌,将居民与工作人员隔开以保持安全距离,时不时会有居民来到这里,有的要买药,有的要就医,有的要充燃气卡、水卡,有的要办理出入证明……于是连瑛便将这张条形桌变成自己工作的阵地,在这里开展接待登记工作。为了迅速帮居民解决问题,她制作了“出入证登记表”、“居民买药登记表”、“爱心车登记表”等几类表格,每天办理的工作一目了然;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她迅速理清各项工作流程,记清每个网格员的姓名、电话和分管的楼栋,遇到问题,能解决的便迅速按照流程解决,无法解决的就快速分流至相应的网格员。“其实社区和我们科技馆工作有一定的相通之处,都是要做好服务,首先要弄清楚大家的需求和问题,然后提供解决办法,满足需求。”谈到如何迅速融入并开展社区工作,连瑛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