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江夏区科协下沉社区党员干部余欣
这是一大早,他和区科协主席刘洁梅在了解到部分老年住户蔬菜缺乏后,多方筹措,组织捐赠了一批爱心菜,当天下午近6时,这车蔬菜就运到了,他一分钟也没有休息,马上着手送去居民家。
余欣所值守的纸坊街四公司社区是一个老旧社区,社区留守老人多、人口密度大、社区的防疫压力和工作强度大,很多排查工作都是白加黑开展,熬夜成为了他工作的常态。
“这个时候,我作为一名党员要站出来。”余欣年前生病,刚有好转,疫情一来,他就主动挑起担子要求下沉。谈起疫情期间最难忘的经历,余欣说前些日子为了给社区设置卡点,他搬运栏杆扭伤了筋骨,直到现在都隐隐作痛,“社区工作人员都是女的,我和同样下沉的区科协副主席刘文林,作为男同志肯定会尽全力搬运。”二月中旬武汉下大雪,由于搬运工具只有手推车,他们冒着大雪,把铁栏杆从崎岖的山路上一路拖下来,累的精疲力尽,终于完成两个位置的设卡任务。“虽然鞋子湿透,衣服也汗湿了,但心里挺高兴的”他笑着说。
“我也还年轻,身体素质好,我来值夜班。”余欣自告奋勇要求晚上值勤。每天晚上6点时至凌晨,余欣坚守在小区大门口。
少数居民在家待久了,想趁着晚上出去溜一圈,余欣耐心地加班加点一一劝返,但面对疫情防控工作丝毫不马虎的他提起家人却显得有些愧疚:“很多时候回到家里,妻子孩子都睡了。我与他们多说几句话的机会都没有,更别提照顾他们了。”
因为睡眠少,余欣的双眼有些血丝,在被口罩遮的严严实实的脸上显得更为明显。“我只是尽我一点微薄之力,像为老年居民买米、买煤气、送病人等不足挂齿,我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他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