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科协

科技新闻

国内首条卫星生产线试运行武汉这些科技型重点项目蓄势待发!

发布日期:2021/5/10 11:12:56      来源:综合播报      作者: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五一”的武汉,全市重点项目快马加鞭,奋蹄疾行。项目工地上,脚手架林立,机器声轰鸣,一派热火朝天。项目指挥部里,挂图作战,倒排工期,“规划图”正变成“施工图”。竣工项目里,研发人员就位,先进机器开动,从投产迈向满产。


      这些重点项目“抢”字当头,已竣工项目抢市场发展先机,争取早日发挥效益;即将竣工项目抢发展高地,挂图作战确保如期竣工;在建项目抢工期进度,争分夺秒推动项目建设。
      以项目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武汉“抢”出一个热气腾腾的未来。
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汉产火箭近期择机发射
      与去年11月相比,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火箭产业园、卫星产业园都迈出了关键性一步。近日,在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火箭产业园总装总调中心,4枚火箭整装待发。目前,4枚火箭正在进行最后的组装调试。
      工作人员介绍,其中一枚火箭近期将择机发射。这也是火箭产业园投产后,首枚真正意义上的汉产火箭,它的组装、调试都在位于新洲区的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火箭产业园内完成。
      据了解,半年前的全市重点项目互观互学互评互促活动结束后,火箭产业园进一步加快建设步伐。火箭产业园里补充建设了辅助厂房和数字化生产线,加快火箭的批量化生产,还会增加液体发动机、液体火箭等研发功能,下半年可望投入使用。
      一路之隔的卫星产业园内,6栋大楼装饰一新。园区绿化等配套设施建设趋近尾声。
      作为生产车间的二号楼内,5个部装工位和4个总装工位已完成安装、调试。工作人员介绍,这是国内首条批量生产卫星智能生产线的核心区域。目前,这条智能生产线已转入现场试运行阶段,投产后,可实现年产240颗以上小卫星的设计产能目标。
      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里还正在开工建设航天磁电、大数据、新材料等配套项目,把卫星数据落地运用在物联网、无人驾驶等产业上。
武汉经开区人工智能科技园:初步形成“政产学研用”链条
      “‘五一’期间,250多名施工人员抢抓施工的黄金季节,保节点、抢工期,放弃休息奋战在工地上。”中国一治武汉经开区人工智能科技园项目部党支部书记王惠介绍,截至目前,武汉经开区人工智能科技园改扩建工程已完成了80%,预计于9月底交付使用。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人工智能科技园项目施工现场

      武汉经开区人工智能科技园由中国一治承建,在原沌阳街民营科技工业园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投资20亿元,为人工智能产业“筑巢”,瞄准当前最尖端、最前沿的人工智能产业,将建立孵化中心、赋能中心、科创中心等,培育人工智能初创企业,导入相关的上下游企业,形成产业聚集。
      王惠介绍说,武汉经开区人工智能科技园工程,总建设面积26万平方米,包括改扩建15栋科技研发楼,新建的1个智能停车楼和1栋科技研发楼,分别在4月10日、28日完成主体结构施工、成功封顶。
      近日,工人们正在新建的科技研发楼内进行墙体砌砖施工,智能停车库里,工人们正在安装机电管线和停车设备。
      为了与时间赛跑,武汉经开区人工智能科技园采取边建设边招商的方式“腾笼换鸟”。截至目前,园区入驻企业已近30家,其中包括东风自动驾驶领航项目、车百智能网联研究院、NvidiaInception孵化中心(华中区)、百度云智学院、国家电投氢能公司、火炬孵化器等业内知名企业,科技园推动人才、技术、企业和产业紧密结合的“政产学研用”链条已初步形成。
东湖高新国际健康城项目:预计9月竣工交付
      在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核心启动区东湖高新国际健康城项目建设现场,园区数栋建筑的外围由半年前的脚手架环绕,变为白色成型外立面。东湖高新健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招商负责人练志强介绍,该项目预计今年9月即可竣工交付。
      “现阶段,我们已经开始为多家企业协调入驻投产事宜。”练志强表示,目前,多家于今年健博会签约入驻的企业,正在计划提前入驻园区投产,“通过提前对接,确保项目竣工后,签约企业可无缝衔接入驻。”
      练志强说,该项目自去年7月开始招商工作以来,已经引入11家大健康领域的优质企业,平均不到一个月就有一家企业签约。在已签约的企业中,有高新技术企业两家,规上资质企业三家,新四板挂牌企业一家和双A信用企业一家,其中生物技术企业代表深圳核子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是全球领先的基因组学研究机构,也是为国内各大科研院校和研究机构提供专业的基因检测和研究服务的生物高科技企业。核子基因以4000多项的基因专利技术,高居国内第4位、世界第10位。

      据悉,该项目是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首批动工项目,占地约800亩,建成后将提升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基础设施水平,为入驻企业提供落户载体和服务平台。计划引入生物医药、精准医疗、智慧医疗、医疗器械等相关领域高科技企业100家,实现年税收2亿元,带动就业5000人,为武汉市万亿级大健康产业集群做出江夏贡献。


Copyright © 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 地址:武汉市江岸区赵家条144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2213号    ICP备案号: 鄂ICP备19013409号

邮编:430010 电话:(027)65692271 传真:(027)65692036 网站编辑部:(027)82842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