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农业科普大讲堂”首场在市农科院武湖北部园区开讲
市科协网讯(记者 任文 摄影 刘炼)为充分发挥院士专家在推动农业科普事业繁荣发展、提升公民科学素质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服务“三农”工作需求,6月11日上午,“邓子新院士农业科普工作室”揭牌仪式在武汉市农科院武湖北部园区举行。仪式后,“2021年农业科普大讲堂”首场开讲,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药学院院长、微生物学家邓子新,以《解码DNA》为主题作演讲。
“人类历史上发生了四次革命,蒸汽机时代,电子时代,信息时代和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双螺旋的结构,开启了生命科学时代。”邓子新院士从DNA的发现历史讲起,阐述了DNA发现后生命科学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这世纪初期,人类基因组测序完成可以说生命科学技术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纹枯病引起1700多种植物病害,农业损失40%;而克隆其他有害动物、农作物或微生物也会造成人为恐怖。”邓子新说,人类活动要自我约束,对自然的危害则需要科学解决。
“但是,我们不能否认DNA的财富。根瘤菌固定了自然界生物固氮总量的绝大部分,寒冷的天气中,假单胞菌能将水雾凝结成雪花,墙上的不同颜色,其实是含钙的环境形成钙的微晶体保护古建筑。”邓子新介绍,“我们一定要保护好人类的基因资源,包括我们的血液,甚至是抽血的样本。”
新一代DNA技术已经形成新基因—新品种—新产业的格局,传统动植物的改良,现代生物技术增强人的健康水平、生活质量及寿命,微生物药物都展现了DNA技术巨大的市场规模和经济价值。“所以本质意义就是,这个世纪还有80年,是生命科学的世纪,不理解生命科学,就无法理解这个世界。因为我们不了解DNA解码,就不知道趋利避害的方向、途径,这是我们科学和社会的共同责任。”邓子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