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创新引领武汉发展,科技工作者勇挑大梁,科协工作者乐搭桥梁。今年5月30日是第5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为诠释广大科技工作者“众心向党 自立自强”精神,向科技工作者致敬,武汉市科协开展了2021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即日起,市科协联合武汉科技报推出系列报道,宣传一批由基层组织推荐的优秀科技工作者代表,展示科技工作者先进典型事迹和新时代中国科技工作者良好精神风貌。
秦仁义:做患者的知心人
保留脏器是外科发展的趋势,尤其是对那些良性或者低度恶性肿瘤的患者,随着腹腔镜手术技术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保留脏器的术式应运而生,但鲜有在胰腺微创外科领域的报道,这是国内外专家都头痛的难题。去年,25岁的朱女士,在一次体检中发现胰腺头部长了一个约4cm的囊实混合性肿瘤,她第一时间来到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接受治疗,接收该患者后,秦教授一边详细查看病情,一边安抚患者情绪。
为避免传统治疗手段给患者今后生活带来极大影响,秦仁义根据朱女士病情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且初步考虑该肿瘤可能为良性,便创新性的为该患者采取了腹腔镜下保留十二指肠的膜内全胰头切除(LIRPHt),仅在患者腹壁上开了5个1cm左右的创口,切除了患者胰头及肿瘤,保留了胃、十二指肠、胆管、胆囊、小肠等多个器官。
朱女士术后10天便顺利出院,她表示,秦教授各方面都为病患考虑得很周全,很贴心,此次治疗术后没有明显并发症,且相关消化道功能和术前完全一致,秦教授用热情和微笑给予自己很大鼓励。
除了腹腔镜下保留十二指肠的全胰头膜内切除技术,秦仁义教授及其团队还围绕腹腔镜技术在胆胰外科应用的前沿拓展,开创了腹腔镜下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术,针对其中复杂程度居首的IV型肝门部胆管癌,率先开展腹腔镜下根治性切除的探索与研究(I/IV/V/VIII段肝脏切除),自2020年7月到2020年12月,共有10名连续接受该项术式的患者被纳入回顾性研究。通过记录的临床病理结果、术前检查和围手术期综合数据,初步证明了该项术式的可行性、安全性与根治效果,该项技术目前国内外尚无大体量的中心数据报道,此次回顾性研究有望突破国际性的外科技术瓶颈,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技术理论,并进一步引领国际学术研究前沿。
秦仁义表示,许多胆胰良性、交界性肿瘤病人,尤其是年轻病人,在治愈疾病的要求上对创口的美观程度也有一定的要求。“之前有一个15岁女孩子,胰腺体尾部有一个超过18cm的巨大肿瘤,我在腹腔镜下利用微创完成了手术,并利用特殊的取标本技术将标本分离后取出,最终病人顺利出院,腹壁上总共5个1cm左右的小伤口。”秦仁义说,救治病人不仅仅是医好病,更要理解病患的生活需求,利用改良后的微创技术是在保证疾病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的同时,尽可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合理要求,提高术后生活质量,从疾病的社会学角度与生理学角度全方位完成疾病的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