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创新引领武汉发展,科技工作者勇挑大梁,科协工作者乐搭桥梁。今年5月30日是第5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为诠释广大科技工作者“众心向党 自立自强”精神,向科技工作者致敬,武汉市科协开展了2021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即日起,市科协联合武汉科技报推出系列报道,宣传一批由基层组织推荐的优秀科技工作者代表,展示科技工作者先进典型事迹和新时代中国科技工作者良好精神风貌。
叶庆旱:善于在技术创新上“深耕”的造桥人
市科协网讯(记者 陈映琦)清清瘦瘦,谈起桥梁技术口若悬河、眉飞色舞。他就是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叶庆旱,从23岁大学毕业就与桥打交道,如今两鬓也生出了些许华发。20年,七千多个日日夜夜,无论是在工地负责一线施工技术,还是组织开展技术研发,他的足迹随着项目建设的历程遍布全国……
爱钻研是他身上的“标签”
钻孔桩施工是桥梁施工中最基础、最关键的一个工序,而苏通大桥的桩基为2.8m~2.5m的变直径钻孔灌注摩擦桩,桩长达113m,这样的大孔径超长桩基础当时在我国桥梁史上也属罕见,加之桥位处地质构造复杂,岩性变化频繁,这对任何建桥人无疑都是巨大的挑战。
当一张张检测图出来,苏通长江大桥辅航道桥两个主墩共计84根钻孔桩都是顺直光滑的成孔,全部认定为I类优质桩时,他欣慰的笑了。2008年,苏通长江大桥捧回我国桥梁工程获得的最高国际奖——乔治·理查德森奖。
担大任铸辉煌
经过15年的技术积累与沉淀,叶庆旱担起了建桥国家队—中铁大桥局科技创新工作的大任,开启科技事业新征程。他带领团队为中铁大桥局成功争取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工程院咨询研究项目,5年间科研立项总数、等级均创公司历史新高。同时,助力中铁大桥局在五年内成功获得国内外专利授权699项,其中国际专利2项,发明专利258项,获得专利数较上一个五年增长128%;他还大力推动建筑产业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融合发展,深入推进数字化建造,2018年,中铁大桥局入选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是叶庆旱的座右铭,不唯上不唯书、理论联系实际是他的一贯工作作风。他说,干土木工程要能吃苦,搞技术工作要能沉得下去。未来,他将继续在探索与发现中,朝着更高、更新的目标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