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科协

活动动态

探讨繁荣科普创作新路径 2021年湖北•武汉城市圈科普创作研讨会成功召开

发布日期:2021/8/2 14:37:18      来源:本站      作者: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市科协网讯(见习记者 殷花)7月30日,由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湖北省科普融媒体联盟、武汉科技报社、武汉科技传播研究会承办的2021年湖北•武汉城市圈科普创作研讨会在宜昌召开,研究探讨繁荣科普创作的新路径,共商共建科普发展交流平台,打造持续稳定的科普文化产业链,切实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养。

    湖北省科协一级巡视员马忠星,湖北省科协普及部部长李小虎,武汉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张若光,宜昌市政协副主席饶玉梅,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博导、教授申文斌,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教授、武汉科技报“医科宏心”专栏作者周宏,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院助理工程师刘汉生等出席会议。来自武汉市各城区科协的主要负责人,及仙桃、黄冈、鄂州、咸宁、潜江等9个地市科协相关责任人参会。武汉科技报社长、总编辑陈海涛主持会议。




    马忠星指出,“十三五期间,科普创作被纳入重点工作,予以高度重视。我们提出了科普普什么、怎么普的问题,并积极加以探索,我省科普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要清醒的认识到,优秀作品开发不足,不能满足人民群众需要,科普的形式单一,信息化、智慧化水平不高,科普时效有待提升。”

    面对分析我省科普供需与科普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状,马忠星要求,科普创作的核心要义是创新,要坚持把科普创作作为湖北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普内容、科普品牌、工作机制等方面,积极探索科普创作的新路子。一是充分认识科普创作在科普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科普创作思路,积极探索科普新领域、新形势、新机制、新作品,增强科普的知识性、趣味性和针对性;二是坚持创新引领科普创作,加强内容、形式、品牌创新;三是加强统筹协调、分类指导,建立长效机制,形成健康有序的发展格局,并建立激励机制,加大科普创作投入。




    张若光说,当前人民群众对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需求趋向多样化、全方位、高层次,为繁荣科普创作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一方面,要看到传统科普作品在传播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的有效性。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游戏动漫、短视频、科幻大片等丰富了科普素材、创新了表现形式、激发了科普活力。他建议,按照《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的要求,支持优秀科普原创作品以及科技成果普及、健康生活等重大选题,支持科普创作人才培养和科普文艺创作,同时大力开展科幻、动漫、视频、游戏等科普创作,推动制定对科幻创作的扶持政策,推动科普游戏开发,加大科普游戏传播推广力度,加强科普创作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饶玉梅致欢迎辞说,宜昌作为湖北地区首个全国文明城市,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希望本次交流研讨能够碰撞出思想火花,变成宝贵经验,将研讨成果更好地运用到工作提升之中。





    会上,武汉城市圈、武汉市城区科协与会代表结合自身工作开展情况,就科普创作现状进行了交流发言。




    在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之后,武汉科技报社长、总编辑陈海涛表示,将充分吸纳、就地转化,作为科技行业媒体单位,要加大内容生产和传播渠道的统筹力度。湖北省科普融媒体联盟和科学传播产业研究院的成立,旨在联合各方共同努力,将科普事业发展推向新高度。

    当天,会议邀请申文斌、周宏、刘汉生分别以“卫星对地观测及应用”、“愿普天之下、人人心安”、“讲好地学故事、做好科普创作”为题作专题讲座,各位专家从自身研究领域出发,分享科普创作的感悟。


嘉宾观点


申文斌:吸引“志士”共商共建科普创作




“如何根据地球表面探测地球内部?如何利用卫星观测,探明各种物质迁移运动?”带着疑问,申文斌为现场嘉宾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座。会上,申文斌分享了GNSS观测及应用、卫星重力探测、INSAR技术及应用、时频信号传递应用等前沿科技知识,令在场人员为之震撼。

    据介绍,在他高中时期,有两位老师到他所在的高中开展科学实验,挖地三尺埋设测温、测电设备的情景令他记忆犹新。经过专业教师的科普和教学,激发了他对探索科学的热情。申文斌告诉记者,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埋头做科研和抬头作科普同样重要,希望吸引有关单位合作,共商共建科普创作。


周宏:健康科普也是一把“手术刀”




    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占首位,每5例死亡率中有2例死于心血管疾病;成人、青少年超重和肥胖均呈明显增加;睡眠障碍与心肌梗死密切相关……面对一系列数据报告,周宏认识到,健康知识普及尤为重要!“相比在诊室里和患者面对面沟通,我越来越意识到,放下手术刀的间隙拿起笔,对生活中常见的健康知识作科普,借助大众媒体平台传播出去,能够帮助更多患者少得病,或者快速找到诊疗办法,提高健康认知水平”。

    周宏分享指出,仅43%的患者认为胸痛或胸部不适与心脏相关,冠心病的救治还需要提高百姓认知,才能缩短诊疗时间。另外,吸烟、高钠、身体活动大幅下降等不健康行为将影响百姓身体健康,改善生活方式将有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


刘汉生:从有趣的角度去讲科学故事




    “如果有一句诗能代表宜昌,大概是‘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刘汉生的科普授课诗意且随性,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最专业的地质风貌。刘汉生告诉记者,经过两年多进学校、下社区做科普,深感公众对科学知识的需求很迫切,油然而生一种使命感,并激励他做优科普创作。“要把深入研究和广泛涉猎相结合,从有趣的角度去讲科学故事。”
    大学期间,刘汉生就发现自己很喜欢把学到的知识讲给大家听,一次偶然在地大博物馆组织活动的经历,让他决定以后从事科普工作。他认为,传播科普知识有利于提高公民素质,营造科学氛围,还能引起公众对矿产资源合理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视。他建议,经常组织横向跨部门跨专业的交流沟通,能了解公众需要怎样的科普作品,开拓思路激发科技从业人员科普创作灵感,学习最新的科普形式和内容。据悉,目前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院地学科普中心积极开拓科普资源,开发了系列研学教材、科普读物,拍摄线上科普视频,携手优质媒体打造专栏等取得一定成效。

Copyright © 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 地址:武汉市江岸区赵家条144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2213号    ICP备案号: 鄂ICP备19013409号

邮编:430010 电话:(027)65692271 传真:(027)65692036 网站编辑部:(027)82842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