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科协

最新信息

寻访最美科技工作者 |“中国医生” ——张军

发布日期:2023/5/5 20:47:09      来源:      作者: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编者按:为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科技工作者思想政治建设,树立优秀科技工作者的先进典范,激励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以“最美科技工作者”为榜样,为推进建设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作出贡献,中共武汉市委宣传部、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开展2023年度武汉“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为此武汉科技报开设专栏“寻访最美科技工作者”,深入挖掘报道一批优秀科技工作者代表,充分展示他们的先进事迹和精神风貌。

      “您再详细说一下情况。”5月2日,记者走进武汉市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在门诊上见到了副主任张军,他正在细心地与患者交流病情,看着一个又一个急切的患者,抱歉说要我们再等候一下。结束看诊后,张军才起身,向我们讲起了他的医学之道。

十多年悉心关怀 患者家属赠T恤
      “那年是个夏天吧,突然收到了印有‘中国医生’图案的T恤,让我的使命感瞬间高涨。”张军与记者讲起物件背后的故事,原来这件T恤记录着张军十年多的悉心关怀。
      送T恤的人姓易。十多年前,易女士的母亲患有心衰,全身高度浮肿、呼吸困难。易女士陪着九十多岁的母亲辗转多个医院,尝试了多种治疗方法效果都不理想。无奈之际,易女士带着母亲来到了武汉市中医医院寻求中医治疗。
      了解情况后,张军仔细揣摩,开出几味中药给老人服用。不抱希望的易女士看到母亲居然一日好过一日,心中的石头总算放下了,对他的信任逐渐加深。
      几年前,易女士丈夫的哥哥张先生诊断出患有肺癌,长时间胸闷、气急、呼吸困难,甚至影响到了日常出行。当时这位年近古稀的老人因肺部肿瘤位置不好手术,也怕术后身体扛不住。在张军的治疗下,老人生活逐渐恢复自理。有一天半夜十一点多,张军接到张先生的电话,说是胸闷睡不着。张军与其通话近一个小时,细心解答疑惑,帮助其缓解情况,当时张军刚处理完一名病危的患者,已经连续十几个小时没有休息。
      T恤、锦旗……类似的张军受到了很多。“这些都是对他的肯定。”张军说。这些年来,护士不敢喂药,他亲自上,在重症病人床头一守就是一整夜;医师不敢插管,他亲自上,并组建全院插管小分队、血液净化小分队,亲自担任队长,冲在最前面给大家做榜样。“尽可能地了解患者的病痛,把患者当家人对待,是一名医生应该做的。”

中西结合 提升脱机拔管成功率


      气管插管的技术近年逐步成熟,科室人人都会插管,但当初成立重症医学科的时候却只有少数人能做。
      “这是一项新技术,更是一项有效帮助患者解除痛苦的技术,为解除呼吸道梗阻、保证呼吸道通畅、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防止误吸、进行辅助或控制呼吸等提供最佳条件。所以我们必须熟练使用它。”张军解释。
      不会就学,不懂就问,张军每天在科室和大家一起读解剖,讲解剖,讲流程,背流程,对着模型演练,对照着一个个纠正手法,终于大家都学会了。不过这还不够,过关之后真正给病患操作,张军还要盯着,确保病人安全。
      “插管容易,脱机拔出气管导管却不那么容易。总会有一两个病人脱机拔管困难。”张军介绍,这时候,他又翻阅古籍,从补气化痰着手,制定应对脱机困难的方案,随着不断地尝试,逐渐形成一套成熟方案,早期干预,及时处理,脱机拔管成功率大幅上升。
舌苔脉象 攻克多重耐药菌感染
      多重耐药菌感染导致的重症肺炎,常见抗生素都已经无效,但患者症状还很重,发热、咳嗽、咯痰,甚至脓毒性休克,都是很难的医学课题。
      为了确立多重耐药菌感染常见中医证型,张军深入调查重症医学科各类重症患者的主要症状和舌苔脉象,确立常见证型后制定协定方,一方面做到了急诊住院患者能够更快服到中药,更快阻断疾病进展,逆转疾病病情,另一方面,能够更好地观察中医药对相同证型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有益于一段时间后对中医药对重症的治疗作用进行回顾。
      他组织攻关小分队,从症状体征舌苔脉象着手,逐一分析,寻找适合的证候类别,中医历史无多重耐药菌的命名,也无脓毒症名称,根据中医学研究方法,从湿邪内伏研究,内服加外用,同步治疗,得出很好的效果。由此提升理论,把多重耐药菌感染治疗形成一套简单易行的诊疗方案,一批批难以攻克的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得以康复出院。
      连续11年,协助主任委员举办每年一次的武汉市中医药学会急诊专委会学术年会、每年一次的急救技能培训班,对武汉城市圈中医急诊发展做出了努力;2011年自北京进修归来后开展一系列新业务新技术,使得中医院现代重症技术逐步完善,包括气管插管、呼吸机应用、纤维支气管镜、有创血压检测,床旁血液净化技术等,特别是建立了中医特色治疗重症的系列方案,实现了中医在重症中的应用;坚持科研思维,坚持以改善临床结局为导向科研攻关,研发了肿瘤癌痛缓解剂麒麟膏、平喘制剂泻肺清肝饮,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研发了退热的感冒退热方,抗炎的宣清和化方,流感预防方等一系列方剂,张军展现了中医人严谨求实精诚创新的务实精神,在治病救人的同时,将中医急救理论和方法推广出去。“作为科技工作者,最关键的是以临床需要为导向,以病人康复为目标。”张军说。

Copyright © 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 地址:武汉市江岸区赵家条144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2213号    ICP备案号: 鄂ICP备19013409号

邮编:430010 电话:(027)65692271 传真:(027)65692036 网站编辑部:(027)82842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