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堵,堵。上月发布的数据称,武汉车速又下降了12%。大武汉如何破解拥堵困局?
昨日,武汉第三届大城市交通高层论坛开幕,海内外交通专家会诊武汉,“药方”各异但“主药”一致:尽快实现公交优先。
修路治堵:长远难以治本
车增路增路增车聚,武汉交通矛盾而尴尬的局面显示:这是一条艰难而又不能不堵之路。
过去5年,武汉城建投资屡创新高,道路里程增长861公里,但机动车增加35万辆。按照每车长3.5至4米计算,35万辆车至少需要1225公里的道路才能停放。
修条路得1、2年,买个车只要1天,再怎么拼命修路,也难跟上车辆增速。华中科技大学交通专家马鹤龄认为,武汉要解决堵车问题,除了继续大力完善路网外,还必须摒弃以机动车特别是私家车作为日常出行工具的观念,否则将永远陷入“堵车-修路”的怪圈中。
公交优先:唯一出路
站在百万机动车大关的门槛,武汉何去何从?“现在是武汉治堵的最好机会,选择公交优先,否则就会走国内外大城市的老路!”
世界银行交通专家保罗、清华大学教授史其信、台北交通局原局长曹寿民、台湾交通专家张国扬、严世杰、上海交通专家顾煜、武汉交通专家胡润洲均提醒:百万机动车提出警告,日常出行是选择私家车还是公共交通为主,武汉必须作出抉择。
史其信说,北京等城市在机动车过百万的时候,选择了路网改造的路径,一环又一环的建设,机动车突破470万辆,现在北京拥堵严重,而上海等市则选择了公交优先战略,大力发展轨道、路面公交体系,机动车仅150万辆,成功避免大拥堵。曹寿民等台湾交通专家介绍,十几年前台北市遭遇交通黑暗期,开车比走路还慢,台北选择的破解路径同样是公交优先。
众多交通专家认为,与国内外大城市相比,武汉机动车数量不算多,这种“发展滞后”是一种后发优势,武汉可以避免北京等城市走过的弯路,确立公共交通建设的核心地位,切实把公共交通做好,也许就会后来居上。
给公交特权,让公交快起来
在胡润洲等专家看来,公共交通要把私家车主吸引过来,核心在于“快”。公交优先,首先是路权分配上的优先。
多次来汉的曹寿民说,武汉的公交专用道数量少,且专用道不专。过江交通是武汉最困扰的问题之一,可在最佳地点开辟过江公交专用道,如长江二桥就可以考虑设公交专用道。如此则可以让公交专用道形成网络,辅助路口公交优先通行,让公交车“一路绿灯”。“在公交优先的战略下,可考虑将更大的精力用于地铁建设。”史其信认为,公交优先在建设投入上也要充分体现,在城建交通投资中公交投资占比可超过50%。
一方面公交优先发展,一方面还要对私家车进行限制。曹寿民说,武汉常住人口910万,不到上海的0.5倍,但机动车拥有量高达100万辆,已是上海的0.67倍,且轨道通车里程不到上海的1/10。目前,武汉不可能限制购车,但可以通过提高闹市区停车费等经济手段限制机动车使用。专家们认为,在武汉中心城区,如果越来越多的人将小车作为日常上下班或出行的工具,那么交通拥堵将难以缓解。
除了地铁,BRT(快速公交系统)也是一个解决之道。世界银行交通专家保罗认为,在世界各地有一些成功的BRT项目,中国的北京、济南、广州、昆明等地建设的BRT项目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武汉可以借鉴。昨日有网友在向专家提问时就羡慕地说,厦门有BRT快速公交系统,公交车就像武汉的轻轨一样穿梭来往四通八达,非常方便。武汉公交何时能一路风行呢?
破堵出路:先“公”后“私”
发布日期:2010/11/19 18:16:00 来源:湖北日报 作者: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