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科协

科协动态

[年会分会]抓紧时间 尽快打造便捷公交

发布日期:2010/11/19 18:23:26      来源:楚天金报      作者:editor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面对拥堵的交通现状,大武汉如何出招才能让市民出行顺畅?昨日,武汉市召开第三届大城市交通高层论坛,邀请我国北京、上海、南京、广州、台湾等地区及美国的交通专家,为武汉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支招。
   让公交专用道真正做到“专用”
   缓解拥堵出路在哪里?公共交通。昨日,许多专家建议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尤其是要在主干道实施公交专用通道,让市民主动选择公交出行。
   台北市交通工程技师工会理事长李俊贤表示,台北在15年前也曾遭遇交通拥堵,严重时车行速度与走路速度差不多。但是,通过建设完善、便捷的公共运输系统,许多车主平时主动放弃了开车出行,转而选择了公共交通,只在出城时才会开车。李俊贤介绍,台北的主干道设置了公交车专用通道,其他车辆不能通行,即使在上班高峰期,每3分钟就有一班公交车,而且公交与地铁转乘十分方便。
   和李俊贤一样,原台北交通局局长曹寿民也认为,武汉缓解交通拥堵需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针对目前武汉严抓非机动车上桥的问题,曹寿民表示,交通高峰时段,如能在过江通道上开设公交车专用通道,让市民坐公交能更快过江,自然会增加市民乘公交车出行比例,还能保障桥上车流的顺畅。
   据了解,目前武汉市只在青年路、解放大道、和平大道等6条主干道部分路段,在早晚高峰期设置了外侧式的公交专用道,共长约35公里。但如何真正让公交专用道做到“专用”,成为管理难题。对此,曹寿民建议加大执法力度,同时完善监控网络,对违规车主严惩,加大违规成本,将有效防范公交专用道被占用的问题。
   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原所长史其信也建议,武汉应该抓紧时间,趁还未达到最拥堵时赶快发展公交系统,做到公共交通准时准点、票价降低、服务提高、换乘便捷,市民就会感觉到开车不如坐公交便捷。
   世界银行公共交通专家Paulo先生,曾主持过圣保罗等多个城市的公共交通项目,他在论坛上也强调了“公交优先”的重要性。
   调整城市规划打造智能交通
   除了发展公共交通外,也有专家认为,解决目前武汉的拥堵困局,需要调整城市的整体规划。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经南建议,武汉应在郊区建设大容量、高密度的居民住宅群,而不是大片的别墅群。政府将轻轨和地铁延长至郊区新居民住宅群,降低上班族和开车族的出行密度。
   刘院士表示,如果郊区能形成集中的居民群,并在其周围形成商业、医院、学校等比较完善的服务,那么将使一部分城市人口外迁。他建议,政府可在城区附近修建智能电子停车场,车主如一定要进城,可对车辆加税,以减少市内车辆运行数量。同时,城市发展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信息服务,从整体上实现环境、交通、居民生活的协调。
   此外,刘院士还建议加快智能交通技术更新。他表示,武汉市已初步建立了道路红绿灯智能流量计时控制系统,路口视频监控系统等,在此基础上还应探索建立全市道路状态智能监控系统,建立现代汽车物联网,建立统一的连接汽车、企业、住户、小区、4S店和政府监控中心和服务中心的网络,实现智能交通。
   刘院士还认为,武汉道路目前的特点是大道多,小道少;大道宽,小道窄,大道之间通道少,造成整体不通畅。他建议修大道的同时,应科学规划小道和通道,这样才能建立通畅的道路网络。
   2015年公交分担率将达30%
   力争在全国率先建成“车联网”
   昨日,武汉市市长阮成发现场听取了专家对于解决交通拥堵的建议。他表示,举办大城市交通论坛,对于武汉来说“非常是时候”。
   在会见与会专家时,阮成发表示,武汉正力争在全国第一个建成车联网,建立智能化的交通管理系统,对车辆进行电子化监控,同时为车主实时提供信息,使用电子指示牌,引导车主避开拥堵的道路,避免车辆扎堆。
论坛上,武汉市发改委主任郭胜伟就如何打造武汉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作了报告。报告中表示,武汉市“十二五”期间将加快完善市内交通系统。根据规划,2015年公共交通分担率将达到30%。
据了解,武汉市在未来五年,将完善包括过江交通、轨道交通、道路交通和常规公交的市内交通系统,形成以枢纽为节点,大运量快速公共交通为骨干,清洁能源公交车为主体,其他公共交通方式协调发展的城市绿色公共交通客运体系。 

 

Copyright © 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 地址:武汉市江岸区赵家条144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2213号    ICP备案号: 鄂ICP备19013409号

邮编:430010 电话:(027)65692271 传真:(027)65692036 网站编辑部:(027)82842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