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仁,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男,1939年12月31日生于江苏泰县,江苏镇江丹徒人,汉族。中国共产党党员。1963年毕业于武汉测绘学院。1981年获本校硕士学位,1985年获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博士学位。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校长。政协第九届全国委员。现任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常委,中国测绘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图像图形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环境遥感分会副理事长,中国GIS协会顾问,国家遥感中心专家组成员。湖北省科协副主席、武汉欧美同学会会长、武汉留学回国博士联谊会会长、武汉中国光谷首席科学家。
20世纪80年代,主要从事测量误差理论与处理方法研究。1982年,首创从验后方差估计导出粗差定位的选权迭代法,被国际测量学界称之为“李德仁方法”。1985年,提出包括误差可发现性和可区分性在内的基于两个多维备选假设的扩展的可靠性理论,科学地“解决了测量学上一个百年来的问题”。该成果获1988年联邦德国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最佳论文奖——“汉莎航空测量奖”。90年代以来,提出地球空间信息科学的概念和理论体系,并从事以遥感(R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为代表的空间信息科学与多媒体通讯技术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并致力于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发展。进入21世纪,提出广义和狭义空间信息科学网格的概念和理论,积极推动城市网格化管理与服务。在高精度摄影测量定位理论与方法、GPS空中三角测量、SPOT卫星像片解析处理、数学形态学及其在测量数据库中的应用、面向对象的GIS理论与技术、影像理解及像片自动解译、空间数据挖掘、3S技术集成与多媒体通信等方面都有独到的建树,其成果直接推动了技术进步,并已向产业化方向发展。领导研制了吉奥之星GIS系列产品、方略视讯系列产品和立得3S移动测量系统等高科技产品。
发表论文510余篇,出版专著9部。其成果有十余项获得国家及部委级科技进步奖、全国优秀教材奖、全国优秀教学成果奖。荣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为北大、清华等20余所大学兼职教授、顾问教授、特聘教授或名誉教授。曾任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第Ⅲ、第Ⅵ委员会主席。瑞士苏黎士理工大学客座教授,澳大利亚昆士兰工大客座研究员,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客座教授,亚洲GIS协会创会会长。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当选为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1991年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为了科学的纯洁
——李德仁院士的科研经费“脱钩理论”
尽管有两顶院士桂冠,有着大学校长的工作经历,但当走近李德仁院士时,让你体会到的不仅是一位大家的豁达与平易,更让你感到一位院士的睿智和良知。
他说,他每天要工作到凌晨1点才睡觉。晚上10时之前,他要参加各种各样的学术活动,10点30分之后,他才有时间处理自己的事情,如写论文,准备第二天的学术报告等。
尽管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李院士笑着说,可他能吃能睡,精力很好。在全世界跑,他没感觉时差的影响。他工作的繁忙,还有老人的记忆力,都令人惊叹不已。
中国科研人员的收入可以从课题经费中提成,这样的科研分配制度弊端不少。
站在科学前沿,李德仁院士的学术研究一直十分活跃;同时,作为一名知识分子,他对于学术之外的社会问题,也有着自己的独立思考。
这位“双院士”不无忧虑地认为,目前高校和科研院所存在的学术浮躁和学术腐败问题,根源之一就在于科研人员的收入与课题经费挂钩。
在他看来,课题申请与收入相连,很容易造成科研人员“抢”课题和“跑”课题的局面,一些专家学者难将心思放在“做”课题上。一些有“本事”善拉关系的容易拿到课题,而那些没“本事”但有科研能力的,却往往难以拿到课题。这样,不仅糟蹋了课题,而且也助长了学术不正之风的蔓延。
根据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规定,科研人员可以从科研项目经费中提成10%—20%。也就是说,申请到1 000万元的课题,课题组大约可提成100万到200万元用来自己支配。
李德仁说,在西方国家,科研人员申请课题,考虑的着重点是我能否完成它,而不是自己可以从中拿到多少钱。因为无论他拿到多少科研经费,基本上都与个人收入无关。
除学术浮躁和学术腐败之外,李德仁认为,科研人员收入与课题经费挂钩的另一不良后果,就是基础科研人员与工程技术人员收入的两极分化,从而危及到我国基础科研的发展。
他说,因为课题经费数额大且来源渠道相对多一些,工程技术科研人员往往更容易申请到课题,其工资之外的收入就比较高。而对于从事基础学科领域研究的专家来说,课题经费有限,研究周期又长,有的需要几十年乃至几代人的努力。这样一来,他们的收入就偏低。
李德仁认为,因为收入的两极分化,目前我国基础科研队伍不甚稳定,基础科研的后劲也显得不足。长此以往,就会影响到我国整体科技实力。
在他看来,实行合理的年薪制是可供选择的解决之道,尤其在基础科研领域,就显得尤为必要,因为这样至少可以保证基础科研人员能够安心地钻研。
李德仁院士的“脱钩理论”切中时弊。据悉,从“十一五”计划起,国家加强了对各类科研经费的管理,除了横向课题外,国家课题已不允许科研人员直接按10%比例提成,各级财政也加大了对课题经费管理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