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道宏,男,汉族,1969年9月生,江西万年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92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1995年获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病理专业农学硕士学位,1999年获华中农业大学微生物学专业理学博士学位。1999年10月至2000年10月作为国家公派访问学者在美国Kentucky大学植物病理系合作研究,之后在中国农业大学植病系进修8个月。1995年华中农业大学留校任教,2000年晋升副教授,2003年破格晋升教授。现任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第三届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植物病理学报》编委、湖北省植物病理学会理事兼副秘书长。
主要从事真菌病毒、植物病原真菌及其病害生物防治研究,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在研究中涉及到的真菌病毒包括感染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Lib)de Bary)的弱毒相关病毒SsDRV、感染盾壳霉(Coniothyrium minitans)的CmRV和感染产黄青霉(Penicillium chrysogenum)的PcV;对植物病原真菌寄生真菌盾壳霉做了较详细的研究,建立了盾壳霉的T-DNA标记插入体库,并在该菌的规模化生产和田间应用上取得了较好的研究进展。
曾参加过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1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完成1项湖北省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际青年科学基金(IFS)项目和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现主要主持研究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项目和1项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基金项目。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主要学术论文26篇,其中SCI收入论文9篇,在GenBank上递交了157个基因或EST序列。
2002年获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奖励、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奖励,2003年被授予湖北省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2004年获湖北省青年杰出人才基金资助。
为自己的国家工作最愉快
——记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副院长姜道宏教授
年轻有为,熟悉姜道宏的人,都会做出这样的评价。他36岁,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植物病理学学科带头人。他,心系祖国,情牵母校,毅然放弃了留在国外的机会,回到祖国投身科研事业,无怨无悔地奉献自己的青春。
出身农民家 求学到他乡
1969年9月姜道宏出生于江西省万年县一个农民家庭,父亲是当地农村的一位赤脚医生。自有记忆开始,他目睹农民的贫困和疾苦,从小勤耕苦读,有悬壶济世的愿望。正是年少时候的理想最终成就了这位年轻的植物病理学专家。
1985年姜道宏考入省重点中学江西省万年中学,他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刻苦读书,发奋图强,最终被华中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录取。经过大学的学习,他对植物保护专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着对专业的不断深入了解,他看到了自己报效祖国的方向,懂得了自己应该如何去做,于是他决定攻读植物病理学方向的硕士研究生。理想是前进的明灯,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姜道宏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研究生,师从我国著名植物病理学专家王道本教授。
在上世纪90年代,多数同学不愿留校工作,但是这个年轻的小伙子偏偏有着和别人不一样的看法,他相信在大学工作能够更好地帮助他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这时,他做了自己一生中第一个重大的选择,继续留校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这个选择注定了今后的路,也注定了他今后的成功。1995年毕业后姜道宏在导师的建议下留校并在植物病理学教研室任教,1997年攻读本校微生物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师从周启教授和王道本教授。1999年修完所需的课程,并顺利完成博士毕业论文答辩,获得理学博士学位。
不畏艰难苦 异国取真经
1999年9月,姜道宏受国家教育部公派前往美国Kentucky大学农学院植物病理系学习,在国际著名病毒学家植物病理学教授Ghabrial SA博士的指导下主攻分子植物病理学。由于他在国内主要从事植物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对分子生物学理论,特别是实践技能掌握甚少。在新的领域面前,困难重重,然而,姜道宏就是这样一个永远不会向困难低头的人,在困难面前,该做的就是征服困难,以加倍的努力、出色的表现来证明一个中国小伙子的实力。
在美国学习的过程中,他的全部生活就是在实验室及公寓中穿梭,他最远一次跨州旅游是前往俄亥俄州观看中国女子足球队与巴西女子足球队的比赛。在刚进实验室的1个月时间里,姜道宏每天基本上都在看试验相关资料和观摩实验室博士研究生实验操作等。还记得曾有一次,实验室有一位博士后问他:“您已经是博士了,难道对这些基本的技能还不会吗?”他很坦率地告诉那位博士后自己目前在这个陌生研究领域中的处境,并获得了对方的竭诚帮助,在姜道宏自身的努力和实验室其他人员的帮助下,他很快就适应了新的环境,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曾有人说“到美国学会了自信,到英国学到的是严谨”,姜道宏应该是属于在美国学会了自信的一个年轻人。经过一个月的学习,他主动向Ghabrial SA博士提出独立承担研究任务。Ghabrial教授是一位非常勤奋的埃及人,除了周六上午做礼拜外,几乎都在实验室工作,他对姜道宏的勤奋和勇气非常欣赏,爽快地答应了姜道宏的要求,并建议他对产黄青霉真菌病毒(PcV)的分子生物学特性作详细研究。
产黄青霉是著名抗生素——青霉素的生产菌,感染产黄青霉的真菌病毒(PcV)是最早报道的真菌病毒之一,一般认为该病毒与菌株的稳定性及青霉素的产量相关。早期只是对PcV及其基因组进行了生化特性分析,并据此将该病毒归于分割病毒科(Partiviridae)Chrysovirus属,但由于没有确定其基因组的大小及其片段数,PcV的分类地位没有确定。
姜道宏在全新的领域中面对一个又一个的挑战,从提取病毒粒体、分离病毒的基因组RNA、RT-PCR、序列分析、各组分dsRNA 片段的全长克隆到体外表达和翻译,他逐一攻克,最终取得了成功。他澄清了有关PcV的dsRNA基因组大小和片段数目的争议,并根据PcV独特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在病毒界建立了一个新的科——即Chrysoviridae,PcV是该科的代表种。相关研究结果已在国际著名学术刊物Journal of General Virology和Journal of Molecular Biology上进行了详细报道,并获得了国际病毒学会分类委员会的认可(Virus Taxonomy, Classification and Nomenclature of Viruses. VIIIth Report of the ICTV(Academic Press/Elsevier, London))。
姜道宏在完成了PcV的分子生物学特性研究后,又开始研究真菌的基因转化研究,因为产黄青霉对潮霉素具有天然的抗性,由于时间的限制,该研究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但是对他回国后开展研究工作做了极好的铺垫。
拳拳中国心 难舍中国情
为期一年的学习很快就要结束了,Ghabrial教授一直以为姜道宏会留在他的实验室,并早早就准备好了一套申请材料。但令人意外的是,姜道宏并没有提出任何有关留下的要求。因此,Ghabrial教授主动找到姜道宏,希望他能够留下来继续从事相关研究,Ghabrial教授认为目前的状况,留下来对姜道宏的发展会有更大的帮助。
这一切,姜道宏都知道,他渴望良好的科研条件,渴望得到国外朋友更多的指导和帮助,但是,他不能忘记培养自己的祖国,更不会因为祖国暂时的落后而离开,在做这个改变自己一生的选择上,姜道宏没有丝毫的犹豫,最终以不能违反教育部的协议为由婉拒了Ghabrial教授的好意。
Ghabrial教授感到非常惋惜,他说:“姜道宏是非常优秀的学生,聪明、勤奋好学,为他和实验室带来了快乐,欢迎他随时再来。” 完成了为期一年的学习,自美国按期返回到华中农业大学,很多人感到吃惊和意外,美国是很具诱惑力的国家,但姜道宏始终认为能够为自己的国家工作才是最愉快的。
求学无止境 勇攀科学峰
回国后,姜道宏深知在美国所学的知识还远远不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