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科协

科技工作者

农民女儿的报效情 ——记武汉市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高级畜牧师王春芳

发布日期:2008/12/26 14:48:49      来源:      作者:王春芳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王春芳女,汉族,1972年11月生,湖北黄陂人,中国共产党员。1992年毕业于武汉市农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同年分配到武汉市畜牧兽医所科学研究所工作至今。期间,2003年湖北经济学院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现任武汉市畜牧兽医科研所生物研究室副主任,畜牧师。
    主要从事畜牧技术工作,围绕畜牧生物技术进行科学研究。先后参加了部(省)、市级科研课题10多项,主持武汉市晨光课题1项。其中“影响猪产仔数基因分子遗传标记及其效应的研究” 项目获武汉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双歧因子犊牛血清免疫球蛋白及生长发育影响研究” 项目获武汉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先后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2篇论文分别获得湖北畜牧兽医学会优秀学术论文二、三等奖。参编科普书籍2本。

                                农民女儿的报效情
                                 ——记武汉市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高级畜牧师王春芳
   
    农民的质朴与厚实赋予了她刻苦钻研、坚韧不拔的个性品质,后天的系统专业教育给她输入了积极进取、勇攀科学高峰的活力。年轻的王春芳勤奋务实,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时刻要求自己为人民多做实事,多出成果,多创效益。
                              即使浑身溅满猪粪,依然乐在其中
    1992年,一个怀着美好梦想的青年——王春芳,毕业分配到武汉市畜科所实验猪场,从事畜牧技术工作,主要负责初生仔猪的生产、护理、登记,统计工作。在臭气熏天、条件极差的猪场,她依然对工作充满热情,踏实肯干,任劳任怨,经常呆在猪舍细心观察、护理小猪,即使浑身溅满猪粪,也乐在其中。在两年多时间内,创造了该场仔猪成活率历年来最高记录,并且整理出大量的种猪档案资料。
    1994年至1998年,她在市畜科所马场负责疫苗的配制及血桨的检验工作。在极易出差错的检验工作中,她四年中从未出现过差错,在配制疫苗的过程中,她不断探索,反复实验,使配制出的疫苗不仅要求合格,而且注射到马体后达到了最佳效果,甚至多次产生高达一万单位效价的奇迹,创造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多年的基层实践工作,王春芳不仅掌握了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而且还扩大了进行科学研究的独特视角,给她刻苦钻研、坚韧不拔的个性品质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她向更高科研领域迈进的重要阶梯。
                         为收集数据,通宵达旦地在鸡舍猪栏里做观察
    1998年,由于表现突出,王春芳被调至武汉市畜科所研究室从事科研工作。在科研工作中,她不仅一如既往地保持勤奋务实的作风,而且不断刻苦探索创新,一心扑在科学研究事业上。
    由于课题多在鸡舍、猪栏开展实验,她经常顾不上家里的小孩,顾不上自己的身体,通宵达旦地在鸡舍、猪栏观察,收集数据。有的课题涉及到医学、生物高新技术,为了攻克一道道难关,她和课题组成员不厌其烦地搜集资料、学习新知识,到同济、武大请教专家教授,反复试验。一次不成功,再做第二次、第三次,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直到取得满意的结果。
    1998年至2001年参加市晨光项目“影响猪产仔数基因分子遗传标记及其效应的研究”,该项目获得“武汉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2年至2004年作为骨干参加晨光项目“双歧因子犊牛血清免疫球蛋白及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2005年评为“武汉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2年至2005年主持武汉市晨光计划“猪抗人胸腺细胞抗血清的研究”,已通过专家鉴定。
    1998年至2001年参加武汉市攻关项目“新型高效消毒剂研制与开发”,获科研成果证书,达国内领先水平。
    2003年至2005年参加与武汉大学医学院合作申报的省科技厅项目“用ES细胞建立人抗HIV的天源蛋白羊乳腺生物反应器研究”,目前正在顺利进行。
    2004年至2006年参加农业部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高产仔无应激杜洛克种猪生产技术中试”,该项目已申报成功。
    截至目前为止,她先后参加了部、省、市级科研课题10多项,院级科研课题6项,主持武汉市晨光课题1项,共获成果5项,获武汉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先后参加发表论文20余篇,参加编写科普书两本,其中2篇论文获湖北畜牧兽医学会优秀论文二、三等奖。
                         夏天的无菌室像蒸笼,还要穿上厚厚的工作服
    2003年王春芳担任武汉市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生物研究室副主任,紧张而繁忙的行政事务挤占了大量的时间,但她并没有因此而终止对科研事业的追求和探索,反而利用节假日休息时间进行科学实验。
    由于科研的连续性,王春芳经常做试验直到凌晨,有时又冷又饿,大脑疲劳至极,她还要强迫自己打起精神,坚持做完试验。熬夜加班做实验算不了什么,最难忍受的是炎热的夏天,为了避免细胞污染,她不仅要把自己关在像蒸笼一样的无菌室里,而且还得穿上厚厚的工作服,戴上口罩,全身包得严严实实,做完实验,整个人都虚脱了……
    当年王春芳同全室工作人员共同努力,成功申报了市级课题2项,院级课题2项,同武汉大学医学院合作申报省级课题1项,目前这几个课题进行顺利,有2项已通过市科技局组织的专家鉴定。并且使该室下属生物实验场利润扭亏为盈,2003年该室被评为“武汉市畜牧科学研究所优秀文明研究室”。她也多次被评为武汉市农科院“优秀青年”,武汉市畜科所“先进科研工作者“,年终考核连续评为“优秀”。2005年破格晋升为高级畜牧师。
    王春芳不仅在工作上认真负责,吃苦耐劳,兢兢业业,积极要求上进,而且对待同志宽容友好,热情正直。同时,她在工作的同时一直坚持自修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目前已经在武汉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2001年,王春芳被选派到湖北省农科院学习生物工程技术,次年成功申报并主持武汉市晨光课题1项。她常说:活到老学到老,现代知识在不断更新,只有加强学习,才能武装自己。并且经常利用一切机会向专家、同行学习,向书本、实践学习。
王春芳这位从农民的女儿成长起来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如今还在不断地探索着、追求着,用她那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毅力,用她的聪明和智慧继续创造着辉煌的人生、业绩,报效生她养她的黄土地!

Copyright © 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 地址:武汉市江岸区赵家条144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2213号    ICP备案号: 鄂ICP备19013409号

邮编:430010 电话:(027)65692271 传真:(027)65692036 网站编辑部:(027)82842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