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木俊,男,汉族,1973年12月生,四川大竹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98年西安理工大学岩土工程专业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同年,分配到武汉市勘测设计研究院工作至今。现任该院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副主任、主任工程师。
主要从事岩土工程设计与施工管理、岩土工程相关软件及GIS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工作。主持和参与完成科研项目4项,独立开发完成了填补国内空白的“基坑工程虚拟现实辅助设计与评审系统”,主持和开发完成了“天汉系列深基坑工程设计软件”以及“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处理软件EpsCADV”,这三个项目均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并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促进了行业的技术进步。获武汉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1项;湖北省优秀勘察工程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在国家科技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5篇。3篇论文获湖北省土木建筑学会优秀论文二、三等奖。
先后获武汉市劳动模范、武汉市双创能手、武汉市十大IT新锐和武汉市规划国土管理局科技标兵等荣誉称号。
青 春 赞 歌
——记武汉市勘测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施木俊
“天汉系列基坑设计软件”在我国岩土工程领域内广获赞誉。该系统的研制成功,为基坑工程提供了优秀的设计平台,可以极大地简化基坑工程的设计工作,提高效率。目前已成功应用于武汉300多项基坑工程设计中,涉及基坑工程造价近2亿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谁也想不到,这个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系统的研发人,竟然是一名刚30出头的年青人。他,就是武汉市勘测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施木俊。
勤奋钻研
1999年初,施木俊刚参加工作不久就承担了“基坑工程虚拟现实辅助设计与评审系统”课题科研任务。当时,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在基坑工程设计方面的应用在国内还是无人涉足的崭新领域,没有相关资料可以查阅参考,同时还涉及岩土工程、建筑结构、计算机、工程勘察等多领域的专业知识。为克服这些困难,在完成所承担的日常工作后,施木俊几乎将晚上、周末、节假日等所有休息时间都投入到自学相关知识和科研中去,图书馆、书店、夜灯下经常会看到他勤奋的身影,宿舍没有条件,就到办公室加班,常至深夜一、二点钟,甚至通宵达旦。
历经三年的潜心钻研和辛勤耕耘,施木俊编制出了多达18万余条语句的软件成果,开创性地提出了三维工程地质模型理论,有效解决了研发过程中的一系列难题,将勘察成果传统的文字、图件等描述手段转变为形象、直观、动态的可视化信息,为该课题的顺利完成铺平了道路。
2002年,施木俊又受市建委和市深基坑工程专家委的委托,负责“湖北省深基坑工程技术规定”配套设计软件——“天汉”深基坑系列设计软件(V2003)的开发工作。在时间紧、任务重、人力资源相对不足的情况下,他大胆创新,引用项目管理学的先进方法,组建了矩阵式组织结构的开发工作团队,聘请华中科大、武汉大学等高校的在校学生参与项目开发,通过网络进行任务与进度管理,保证了科研开发工作的顺利进行。
作为项目负责人,施木俊不仅负责项目的任务分配和进度管理,自身也承担着项目研究的核心开发工作。在2002年3月至12月的短短10个月里,施木俊带领项目开发团队,共编写代码17万行,撰写核心技术文档58篇,共计47.8万字,他自身平均每天就完成了近1100字的核心算法文档和230条语句代码。凭着与专家们良好的沟通能力、与团队成员良好的协调和管理能力以及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有效解决了软件开发中的一系列难题,全面完成了“天汉”系列软件(V2003)的开发工作,实现了全部工作目标与要求。
开拓创新
在大学期间,施木俊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入党志愿书中他写到:我愿把我所学到的全部知识和毕生精力投入到改革和社会发展中,努力开拓,不断创新,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永不停歇,为党的事业奉献一切。走上工作岗位后,他投身于科研事业,研发了一个又一个成果,为信息技术在岩土工程领域的应用取得了突出成绩。
2001年11月,施木俊负责开发的“基坑工程虚拟现实辅助设计与评审系统”通过了武汉市科技局组织的、由中科院武汉岩土所葛修润院士、武汉大学刘祖德教授等9名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经过报告、质询和评议,专家们一致认为:该系统填补了国内三维基坑工程设计与评审软件的空白,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发展前景广阔,在本领域内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同年12月,该系统在武汉地区最大规模的基坑工程——“武汉销品茂基坑工程”的设计和专家审查工作中首次应用就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武汉市深基坑工程咨询审查专家委员会在“销品茂基坑工程”的咨询及审查报告中称:设计单位采用了三维虚拟技术,形象直观地显示了基坑周边的环境状态和基坑开挖后的景观,这一技术在武汉市基坑工程中尚属首次,专家们对此表示赞赏。2002年,该项成果荣获武汉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2年,施木俊负责开发的“天汉“系列深基坑工程设计软件为基坑工程的设计人员提供了一个功能强大、好用易用的分析设计工具。经过评审,专家认为“天汉”系列软件,在动态联接库设计、图数互动操作、成果实时分析、鼠键混合输入,横向非均质地质模型等方面有创新。其主要功能、界面风格、操作方式、信息共享、运行稳定性等诸多方面,表现出优异的性能,整体上达到国内同类软件的领先水平,建议在国内岩土工程条件类似的深基坑工程设计中推广应用。
目前,该软件已作为《湖北省深基坑工程技术规定》的配套设计软件,在市建委设计处、市深基坑工程专家委及20多家单位的设计、审查、施工、监理工作中广泛应用,并已推广到广州、深圳、珠海、南宁等地区,对提高我国深基坑工程设计水平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003年,他承担了“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处理软件EpsCAD(V2004)“的研制开发工作。该软件依据国家及我省最新标准,采用商品化软件的标准开发完成,是应用于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专业软件,实现了计算机科学计算取代原始的手工计算,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准确性,达到了工程报告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的要求。2004年4月,该软件通过湖北省建设厅组织的专家鉴定,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2005年7月,获武汉市“四优“优秀软件一等奖。目前,该软件已在我省及沈阳、郑州等地的多家单位中推广应用,对促进行业的技术进步,提高工程勘察资料处理效率和成果质量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除开发完成以上多个优秀软件外,施木俊还积极参与了“武汉市城市基础空间信息系统“、“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处理系统”等课题的研制开发工作。这两个项目都已通过专家鉴定,并分别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和国内先进水平。“武汉市城市基础空间信息系统”获得武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工程勘察资料处理系统”获得湖北省优秀软件三等奖。
勇于实践
施木俊不但锐意创新,同时还注重实际,积极参加工程实践,努力提高对实际工程的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在负责科研项目开发的同时,他还担负着武汉市勘测设计研究院岩土室岩土工程的日常设计与施工管理工作,在设计与施工管理过程中严谨科学、胆大心细、不惧困难、勇挑重担。经他负责的多项大型复杂基坑工程中,没有出现任何质量事故和安全事故,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999年1月,春节的前3天,武汉市勘测设计研究院岩土室接到了“湖北省委党校学员楼深基坑工程”的设计任务。业主要求在正月初十提交设计方案,施木俊主动放弃春节回家与家人团聚的机会,从正月初二就开始加班,按期向业主提交了详细、安全、经济、可行的设计方案。
1999年11月至2000年2月,“省委党校学员楼深基坑工程”进入施工阶段。他作为工程负责人,通过认真细致的分析,把握工程要点,按照信息化施工方法进行施工组织和技术管理,并及时发现和处理了多处工程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