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小男孩嘉嘉出生,妈妈吴女士觉得他的耳朵长得有点怪,像一个水杯把。但老人说:“宝宝还小,耳朵自己会长好的。转眼嘉嘉5岁了,耳朵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长好”,反而显得越来越怪异。
上个月,吴女士带嘉嘉去武汉儿童医院整形外科就诊,被诊断为“杯状耳”,确实是形态畸形的一种,可以通过手术治疗。
上月月底,吴女士的妹妹生下了女儿姣姣,小家伙是个明显的“招风耳”,亲戚调侃说,这不就是正流行的“精灵耳”吗?但在吴女士的建议下,妹妹抱着姣姣来就诊,果然是耳廓形态畸形的一种,姣姣戴上了矫正器。一个月后,姣姣来复查,她已经拥有了一对形态正常的漂亮耳朵。
接诊孩子的科室负责人韩崑介绍,耳廓畸形在临床上分为结构畸形和形态畸形,较多见。
以往,结构畸形的患儿可在约6岁、耳廓发育至成人的85%以上进行。耳廓形态畸形,主要包括招风耳、杯状耳或垂耳、隐耳、Stahl’s耳等。过去形态畸形只能手术治疗,费用相对较高,而现在,耳模无创矫正器可对90%的新生儿耳廓形态畸形进行有效矫正。
“新生宝宝的耳廓柔软、有延展性,特别是耳廓软骨可塑性很强,所以矫正器就能‘大显身手’。”韩崑介绍,但是宝宝在6周后,软骨中透明质酸下降,耳软骨变硬而形态逐渐固定。所以,矫正越早越好,建议在新生儿出生5-7天开始佩戴矫正器,每天30分钟到一个小时,大约1个月即可。超过1月后进行治疗,难度加大、持续时间变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