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科协

活动动态

品荆楚好味 科技赋能湖北乡村振兴

发布日期:2022/1/21 14:13:49      来源:本站      作者: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市科协网讯(记者 张宇驰 摄影 刘炼 通讯员 张凯 张琼)1月20日下午,由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武汉市农业农村局、武汉市农业科学院主办,武汉农学会、武汉市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武汉大学药学院、房县科学技术协会承办,武汉科技报、数字湖北协办的邓子新院士农业科普工作室和乡村振兴科普工作室在数字湖北乡村振兴农产品展示馆开讲。





    品荆楚好味,助湖北乡村振兴,活动为让市民在春节能安全健康地吃上荆楚特产,不仅科普购买绿色蔬菜的相关知识,还邀请来自房县、巴东、黄陂、新洲等地的专家,先后推介凸显各自地方特色地标产品。




    “共23位帝王级人物曾与房县黄酒结缘,如今它也是百姓餐桌上的‘常客’了。”武汉大学药学院博士孙雪用一段视频带大家来到山林四塞的魅力房县,并介绍作为房县千年历史特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房县黄酒,酒性温和、酒味甘醇、绵长,富含18种氨基酸、丰富的无机盐及微量元素,据称唐高宗之子李显,最喜欢饮用这种酒,所以房县黄酒又称“皇酒”。“很高兴本次活动让房县特色产品能走进更多人生活,搭建平台让大家有机会了解房县之美,希望今后能有更多人才加入到乡村振兴的行动中。”孙雪说。





    “全国各地都有腊肉,唯有巴东腊肉颜色细腻分明,食之回味无穷,独具特色。”巴东县乡村振兴局局长刘波介绍,每到冬腊月,巴东土家族人都会杀年猪,将年猪宰杀后先用盐将肉腌一周左右,腌透后置火炕上用桔皮、香蒿等香味物点燃烟熏至腊黄,令桔皮、香蒿等香味一同熏入肉中,吃起来别有风味。吃完腊肉再尝巴东椪柑解腻,刘波带来的第二件地标产品是产自巫峡沿岸的海拔300米以下山地的巴东椪柑,他说,这种皮薄无籽、果实饱满,口味酸甜适中的柑橘是巴东人共同的味觉记忆。




    “作为中国四大名蜜之一,荆蜜源自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主要野生植物荆条花,李时珍也对它赞美不已,荆蜜果糖含量比一般蜂蜜高3%,淀粉活性酶更是一般蜂蜜的2倍以上。”走过房县和巴东,活动继续推介黄陂区特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黄陂荆蜜,相比其他金灿灿的普通蜂蜜,黄陂荆蜜晶莹如红琥珀,气味如花香,口感绵润,甜而微酸,回味悠长。




    以味鲜、肉嫩、香醇厚著称的汪集鸡汤也是本次活动重点推介的产品之一。据了解,新洲汪集鸡汤味道之所以特别,是因为采用汪集鸡、汪集水制作,鸡是当地的黄色老母鸡,水则取自汪集18米的深井,带有天然的甜味,制作时采用“大火炒,小火煨”的秘诀,煨足五六个小时,出锅后自然满室鲜香……




    “数字湖北通过产业+数字化,自主研发基于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多个技术融合,通过线上管理系统,线下搭建展示平台,旨在打造“交易无缝链接,商品无界流动”的数字贸易新体验,以数字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数字湖北董事长章程介绍,当前数字贸易正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新引擎,为促进湖北各地特色产品销售,数字湖北借助数字化平台,以直播带货、融合电商等多种创新模式,将线下选品、展示与线上销售、推广相结合,旨在为湖北省多个县市特色产品打开销路,提升“荆楚味”知名度和影响力,助力巩固全省脱贫成果及数字化乡村振兴。




    “数字湖北等扶贫产品线上线下销售平台,为了让产业扶贫形成的成果产生真正经济效益,减少农产品交易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实现产业链、供应链、销售链无缝对接,利用数字化科技手段,通过特色农产品推介等形式,让不少荆楚美味借力数字平台,走向全国,甚至全世界,为乡村振兴贡献了卓越力量。”武汉市乡村振兴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百香表示,乡村振兴离不开科技赋能,美好生活更加需要科技的扶持,推进科技创新,参与科普宣传,才能让城市综合实力在科技创新中日新月异,百姓生活蒸蒸日上。

Copyright © 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 地址:武汉市江岸区赵家条144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2213号    ICP备案号: 鄂ICP备19013409号

邮编:430010 电话:(027)65692271 传真:(027)65692036 网站编辑部:(027)82842276